亲情指的是什么呢( 二 )


亲情在维系存在血缘关系的人群时 , 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它能够使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团结得十分紧密,在这群人之间互相关注,互相帮助,心心相印 , 息息相连;亲情在存在婚姻关系的人之间,同样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它在维系存在婚姻关系的人之间的相亲相爱,长相厮守 , 互相体贴等方面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亲情在维系存在亲戚关系的人群时,也展现了一定的聚合力,沾上一点亲,似乎就有了提携关照的义务 。问我有了亲情又怎么样的人从这里肯定得到了一些回答 。
不过问我有了亲情又怎么样的人很可能对亲情是体会较差的人,很可能在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那里,很少获得关注和帮助,也从来没有感受到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和他心心相印息息相连 。其实亲情也是相互的,绝不是单方面的,和人亲人亲,爱人则人爱,作为个体,应该和人亲近,自然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更当亲近,对人亲,就会激发别人对你也亲,你爱别人,也会激发别人来爱你 。要获得亲情吗?首先你应该给予别人亲情 。
亲情,顾名思义,通常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相处时的一种感情 。亲人之亲,首先亲不过父母与子女之情 。
父母与子女,是直接的血缘关系,父母给予了子女生命,子女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 。父母始终视子女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 视子女为自己愿望的承接人,视子女的成就为自己的骄傲 。父母对子女只是给予,从不图回报 。父母养育子女,抚养子女成人,是完成人类代际相传的本性使然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爱,是无私的,但从人类的道德情操层面来看 , 却并不是最高尚的 。人世间最高尚的情感应该是利他的无我之境 。子女,对于父母来说 , 从来不是"他者" , 而是"我的"延续 。
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符合社会交换原则的情感,即感恩 。因为父母不仅给了自己生命,而且养育了自己,给予自己最无私的爱,父母是天底下最有恩于自己的人 , 因此一定要感恩父母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这是子女对父母情感和责任的一种最简单直接表达 。在父母的养育下,幼小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最大进步应该是"我"的意识形成 。我、你、他的角色意识形成,是幼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成果 , 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 。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
【亲情指的是什么呢】兄弟姐妹之情,是手足之情,是仅次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亲情 。彼此血管里流淌着相同的血,在成长的过程中吃着相同的饭,穿着相同的衣,朝夕相处,亲密无间 。正常的兄弟姐妹关系应该是兄友弟恭 , 姐妹情深 。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兄长和姐姐,对弟弟妹妹应该担起父母的角色,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也应心存类似于对父母的那种感情 。中国古代讲究的孝悌之道,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之后,必然要组成自己的核心家庭 。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便成为了亲戚 。亲戚有远近,亲情有淡浓 。维持亲戚之间的关系 , 关键在于相处 。亲戚相处,已是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应遵循一定的社会交往原则 。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有时亲情也是脆弱的,需要倍加珍惜 。亲情若长久持久,要靠呵护维护,而不是消费甚至是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