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古诗原文是什么?
(1)原文: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2)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 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 , 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
(3)作者: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 , 字伯施 , 汉族 , 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 政治家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 , 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 , 有出世之才 , 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 , 二曰友悌 , 三曰博文 , 四曰词藻 , 五曰书翰 。”原有诗文集30卷 , 但早已散失不全 。民国时期 , 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 , 收入 《四明丛书》 。
(4)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 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 很为后世人称道 。
“垂緌饮清露” ,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 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 , 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 , 栖高饮露 , 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 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 , 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 , 但在作者笔下 , 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 , 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 , 笔意颇为巧妙 。
(5)后人的评价: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 , 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 ,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 风多响易沉’ ,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 徒劳恨费声’ , 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 , 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 , 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 , 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 , 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 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
关于蝉的古诗词 蝉朝代:唐代作者:虞世南原文: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蝉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本以高难饱 ,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 我亦举家清 。
蝉朝代:唐代作者:张乔原文:先秋蝉一悲 , 长是客行时 。
曾感去年者 , 又鸣何处枝 。
细听残韵在 , 回望旧声迟 。
断续谁家树 , 凉风送别离 。
蝉朝代:唐代作者:陆龟蒙原文:只凭风作使 , 全仰柳为都 。
一腹清何甚 , 双翎薄更无 。
伴貂金换酒 , 并雀画成图 。
恐是千年恨 , 偏令落日呼 。
蝉朝代:唐代作者:罗隐原文:天地工夫一不遗 , 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 , 应忘当年滓浊时 。
描写蝉的古诗词
【《蝉》的古诗原文是什么?】
描写蝉的古诗词:虞世南的《蝉》 。作品原文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白话译文 萧疏梧桐之上 , 蝉儿低饮清露 , 蝉声清脆响亮 , 回荡树林之间 。
身居高枝之上 , 可以傲视群虫 , 不用借助秋风 , 传声依然遥远 。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 , 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 , 成为重臣 , 但从不傲慢 , 踏实勤奋 , 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 , 深得赏识 , 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 。
一天 , 李世民起了雅兴 , 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 , 谈诗论画 , 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 , 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