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笃行后面的诗句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 , 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 , 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丧失了 , 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 , 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惟有博大和宽容 , 才能兼容并包 , 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 , 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进而“泛爱众 , 而亲仁”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 , 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审问”为第二阶段 , 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 , 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 , 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 , 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 。学是越辩越明的 , 不辩 , 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 , 真伪难辨 , 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 , 就是既然学有所得 , 就要努力践履所学 , 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 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 , 踏踏实实 , 一心一意 , 坚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 , 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以“博学笃行”为校训 , 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 , 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 , 由“博学”而“笃
川兄哥, 有远志, 去准山, 采白芍, 遇天冬, 返故纸 。
诗歌的下联是...我国中药名称繁多 , 古时常有文士将中药名嵌入诗中 , 借用药名中的字义或谐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 。
有些诗嵌得自然、贴切 , 读之耐人玩赏 。
宋代扬州的陈亚 , 是著名的文士 , 又是一位作嵌药名诗的能手 , 他的嵌药名诗很多 , “风雨前湖近 , 轩窗半夏凉”(嵌入前胡、半夏二种药)就是较好的诗中名句 。
他的咏牛诗“地名京界足亲知 , 托借寻常无歇时 。
但看车前牛颈上 , 十家皮没五家皮 。
”中就嵌入了荆芥(谐音)、无蝎(谐音)、车前、五加皮(谐音)四味药 。
全诗又紧扣咏牛主题 , 可谓匠心独运 。
元代名士陈孚的《交趾驿》诗云:“长空青茫茫 , 大泽泻月色 。
史君子何来?山椒远于役 。
虎狼毒草丛 , 泪如铅水滴 。
更苦参与商 , 骨肉桂海隔 。
问天何当归 , 天南星汉白 。
”诗中嵌有“空青”、“泽泻”、“使君子”、“山椒”、“狼毒”、“如铅”、“苦参”、“肉桂”、“当归”、“天南星”十种药名 。
明代冯梦龙是著名的文学家 , 在他收集的山歌中也有不少是嵌有药名的 。
如有一首写某女子怨恨情郎的歌云:“红娘子叹一声 , 受尽了槟榔的气 , 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 , 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 。
金银花费尽了 , 相思病没药医 , 待他有日茴香(回乡)也 , 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又云:“想人参(生)最是离别恨 , 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 。
黄莲心苦苦里为伊担闷 , 白芷(纸)儿写不尽离情字 。
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

【远志笃行后面的诗句】

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 , 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
”两歌中嵌入“远志”“当归”“甘草”等十余种中药 。
清初戏曲作家朱佐朝的《莲花筏》传奇中 , 写到船户之子姚良和山东巡抚之女齐玉符相爱 , 玉符为试探姚良的心意 , 提出让他作一首诗 , 诗中必须嵌入她正在服用的一个药方上的八味药 。
姚良提笔写成七律一首:“天门冬日晓风飕 , 浮寄天南红蓼舟 。
不嚼石莲心亦苦 , 沉香衾冷梦惊秋 。
玄胡索去同心带 , 血泪流红豆未休 。
半夏拟归云汉去 , 难教织女会牵牛 。
”诗中巧妙嵌入了天门冬、天南星、莲心、沉香、玄胡、红豆、半夏、牵牛八味药 , 同时又把爱慕之情、求婚之意寓于其中 , 玉符看后很是感动 , 二人终结伉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