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找到康熙写的《忆赫舍里氏诗四首》?重重有赏。

大行皇后秀钟华阀,德备壶信,克孝克慈 。
顷者正位翟愉,甫承册命,遂婴笃疾,莫挽徽音 。
时属新秋,候当阑暑,惊璇霄之月坠,伤碧落之星沈 。
物在人亡,睹遗褂而雪涕;庭虚昼永,经垂幕以怆怀 。
悲从中来,不能自己,握管言情,聊抒痛悼 。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
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
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 。
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 。
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 。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 。
弯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
淅沥动秋声,中心郁不平 。
离愁逢叶落,别恨怨蛩鸣 。
寂寂瑶斋隔,沉沉碧海横 。
玉琴哀响辍,宵殿痛惨更 。
音容悲渐远,涕泪为谁流 。
女德光千禩,坤贞应九州 。
凉风销夜烛,人影散琼楼 。
叹此平生苦,频经无限愁 。
我要几首关于长征精神的诗词,诗歌,诗篇,是毛泽东写的,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
该诗应该作于长征胜利结束之时 。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
【岷山】又称大雪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五千米以上 。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