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结尾的古诗( 七 )


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 , 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 , 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 , 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 , 后幅却特别疏朗 , 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
这是因为 ,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 , 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 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 , 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
在暗夜中 , 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
而静夜钟声 , 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
这样 , “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 , 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 , 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 , 初建于梁代 , 唐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 , 因而得名 。
枫桥的诗意美 , 有了这所古刹 , 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 , 而显得更加丰富 , 动人遐想 。
因此 , 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 , 渗透着宗教的情思 , 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 , 看来不为无因 。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 , “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 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 , 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
夜半钟的风习 , 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 , 但把它写进诗里 , 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 , 却是张继的创造 。

【以“情”结尾的古诗】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 , 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 , 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 , 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