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诉衷肠( 二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4、卜算子·咏梅[现代]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5、如梦令·元旦[现代] 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
...
诉衷肠 晏殊 古诗词鉴赏答案 应该是晏殊的《诉衷情》吧【年代】:宋【作者】:晏殊——《诉衷情》【内容】: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释】: 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
【赏析】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 。
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 。
下片写水远天长,情思无限 。
“路茫茫”句以下,“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眷念之殷切,均含而不露 。
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 。
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
...
诉衷肠 黄庭坚 词鉴赏 《诉衷情》年代:宋 作者: 黄庭坚 一波才动万波随 。
蓑笠一钩丝 。
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
吞又吐,信还疑 。
上钩迟 。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
赏析: 这首词在构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借此表白自己当时遭贬后的心胸抱负 。
词前小序所说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东阳金华人 。
曾写过五首《渔父》词,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阕最有名 。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自黔州贬所移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 ),赋闲之日,登高揽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而与张志和心神遥接 。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这是幅寒江独钩图,一碧万顷,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间,垂钓于重渊深处 ,钩入水动,波纹四起,环环相随 。
这样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逸怀浩气。
“金鳞”二句写垂钓之兴:鱼翔深底,沉沦不起,为取水下金鳞 ,渔翁不惜垂丝千尺 。
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 。
“吞又吐,信还疑 ,上钩迟”,这一虚设之笔描绘了渔翁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在这种快乐中,渔父举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鱼 。
末三句皴染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江渔归晚图:“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透射出一种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突出渔父在这样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自张志和至黄庭坚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用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将张志和那种志不在鱼、逍遥自由的渔父家风,又升华为一种摆脱世网,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 。
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 ”,表明了写作的真正动机,乃在于表白自己面对江山胜景,幡然悔悟的解脱心理,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说明现实对他的真实束缚 。
这首词在取景设境上具有象征色彩,用意在于形象后面的暗示 。
特别是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三句,直以诗家之化境写禅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征自己觉悟解脱,由凡入圣的心志襟怀 。
...
一个词牌名,毛主席曾用此词牌填出"我失骄阳君失柳"一九七五年底,毛主席写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诉衷情》 。
《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岁时写给周总理的 。
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 。
毛主席已经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与东流” 。
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
...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这是一首离别的伤感歌曲,表达了难以倾诉衷肠的感情,也抒发了自己的不舍离别之情 。
读音:[yī qǔ lí shāng nán sù zhōng cháng] 释义:古代的曲是音乐的意思,殇是酒杯 。
意思说离别酒弹首表达真情流露的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