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是“庭”字的成语有什么?

开头是“庭”的成语庭无留事 。
带“庭”的成语大庭广众、分庭伉礼、过庭之训、 门庭若市
1、【成语】: 庭无留事
【拼音】: tíng wú liú shì
【解释】: 庭:公庭 。官府衙门内没有积压下来的事情 。形容办事及时,效率高,不拖拉 。
【出处】: 《旧唐书·李适之传》:“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 。”
【举例造句】: 映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 。映临决蜂锐,庭无留事 。
2、【成语】: 大庭广众
【拼音】: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解释】: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
【出处】: 《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举例造句】: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
3、【成语】: 分庭伉礼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同“分庭抗礼” 。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4、【成语】: 过庭之训
【拼音】: guò tíng zhī xùn
【解释】: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
【出处】: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
【举例造句】: 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
5、【成语】: 门庭若市
【拼音】: mén tíng ruò shì
【解释】: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举例造句】: 声价最高,门庭若市者,如常熟则高丘、湖田、退垦桥、乌船头等女巫 。

中国古代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 。
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 。
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成语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成语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成语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成语有140条 。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
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 。
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