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记者们都是如何提问的_提问的技巧( 二 )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与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共鸣,有的,却仿佛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
比方说,也许你在和男友热恋的时候,你的闺蜜刚结束一段关系,哭啼啼地跑来找你,希望你能陪陪她;也许,你每天有大把大把时间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你的朋友每天正在被做不完的工作,弄得个焦头烂额,等等 。
这时,如果你希望了解事实的真相,拉进你们的关系,你往往需要共情型提问:
你的感觉如何?对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是怎么想的?当某某某做出一个决定时,你都有什么样的感受?正是这些不带观点、不带评判的问题,才能给沉默留空间,让想法自由融合,拉近你与另一个人的距离 。
所以,如果你想要接触一个与你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或不同视角的人时,你使用这种发问方式 。
在提出共情型问题时,有三点十分重要:
一是,转换视角,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二是,提出宽泛的问题,或是以人们最熟悉的领域切入,鼓励他们多多说话;三是,一定要学会尊重对方,不要给出不请自来的建议 。
04.
温和的质问者:桥接型问题
当我们在尝试着与一个沟通时,有的人会欣然回应,滔滔不绝地向大家分享Ta的观点,讲述Ta的故事 。但是,总会有那么些人,无论你用尽了什么法子,Ta都死守着心中的秘密,对你爱答不理,对这类人,又该怎么办呢?
(对,说的就是你……)
在书里,作者提到了「桥梁型」问题,即,通过观察,或是侧旁敲击等方式,来架起一道心灵之桥,营造出一种安稳踏实的聊天氛围,鼓励那些不想说话的人们,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 。
这些问题往往会通过巧妙的方式,如,谈论周围的一个物品、谈论当事人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等等,来获得信息,搜集细节,评估意图和能力 。
那么,桥梁型问题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方面,你不要以谴责的方式,或是触发防御性的方式,来开场 。
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心里就一肚子火气的人,因为,这时的他们往往会更容易相信他们眼前之物,理解问题的时也会固执地认为都是其他人的错 。
所以,这时候,你再去指责Ta会让觉得十分愤怒,所以,你不妨用「许多人与你意见的一致」来给予他们肯定,暗示提问者是一个善于接纳的听众,以此来促进对方的进行 。
另一方面,你要以这个人的申诉为出发点,来提问,如,询问Ta,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公平?随后询问根本原因和动机 。
也许,这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有很多理由去拒绝和你沟通,如,出于某个理由回避某事、因为你的职位或过往对你心生疑虑、对你充满敌意、天性藏而不露、本身不怀好意等等 。
但是,只要你有一点时间,有一点耐心,你终将能打开Ta的心扉 。
05.
郑重声明:对抗型问题
第五类问题,是郑重声明,一般常见于长辈对晚辈,和采访人员与公司高层,或是政客间之间 。
这时,你的探寻的既非同理心,也非对方的信任,只是需要一个答案 。所以,你不得不向对方施加压力,直视对方,询问Ta知道的消息的内容、获取时间,或是他们的所作所为、说辞,以及意图 。
尽管这类问题有时候听起来有些尖锐,但是,却强化了可以接受的行为规则 。并且,只要你能够遵循下面的规则,你也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 。
第一个,是要了解你的目标,明确你需要的是一份确认申请、一个承诺、一番表达遗憾或是懊恼的言辞,还是一份罪状? 并以此,来绘制你的提问轨迹 。
第二个,是确保事实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特别是在你想要与人对峙的时候,你尤其需要搜集可靠的信息作为证据,来提出恰当的问题 。
第三个,准确地拟定你的问题,然后小心地提出你的问题 。
最后,你要做出你将得到防御性的、闪烁其词的,或是对抗性的回答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严厉斥责,所以,他们往往会听到你的提问后,选择逃避它,攻击你,拒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
诚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在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去打断对方,或是重复提问,来纠正对方改变话题的毛病,或是解决掉对方的刻意耗费时间 。
但是,它带给你的收获,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你将在一次次的敏锐发问中,直击问题的真相 。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
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需要时时操练的技术 。
然而,行走于这个社会,灵遥却发现,很多人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保持礼貌、嫌麻烦、担忧恐惧等,主动选择与「同频」的人在一起,在相互的「嗯嗯嗯」「我也这么觉得」「我也是」的赞同声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