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怎么写?( 二 )


1、"观察者偏见"——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 。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的面目 。大多数人都是有偏见的 。要克服偏见,可通过加强团体合作增强相互的依赖感(感到对方存在的价值)和信任感,产生深厚的友谊 。
2、“安慰剂效应”——个体对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因此,在一定的情景下,个体心里认为“我应该如何”,有时结果也常常会真的表现为“如何、如何” 。
3、触觉的妙用:经常触摸你所关心的人,并鼓励他人采用恰当的方式经常抚摸你,既能传递爱,同时对你和他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
4、“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 。冥想时,人们的意识在自己的呼吸上,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可以减少焦虑,特别时那些对环境中充满应急的个体 。它也许会导致其他类型的认知提升 。
5、酒精(心理学意义上属于镇静剂)的影响:一些人变得愚蠢、狂暴、友好、多话;而另一些人变得口出恶言和凶暴;还有一些人变得沮丧 。短时间内消耗大量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负担过重 。
6、“无组织信息”的记忆术:自己以创造性的方式使用概念形成表象或构成句子或故事 。
7、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同样一件事,分别从“喜欢”和“取消”的角度分析,喜欢的会更喜欢,取消的理由也会更充分,看决策者需要什么样的结果了 。
8决策的参照点很重要:反复告知下属将加薪,真的加薪时他也不会高兴,因为他已有了参照点,如果意外加薪,可能会使他喜出望外 。当然人们常用的还是雷打不动的目标激励 。
9、人们热衷于自己做决策 。
10、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家庭和朋友的影响在生命历程中一直交替出现 。
11、中老年人的“再生力”——对他人有责任心,以某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特别是要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是中老年人继续成长的关键 。
12、学会成功地成长:巩固一个人的收获,减少损失 。要永远选择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根据目标来优化个人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的阻碍要及时补偿或调节 。
13、“用进废退”规则:许多认为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其实是由于不使用,而不是由于衰退 。
14、拖沓的健康成本:更长时间的焦虑,以至于可能引发生理的病痛 。
15、压力的评估因人而异:对一个人带来剧烈痛苦的情景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是日常工作;有些情况给你造成压力,你的朋友和家庭却没事,所以人有时要有些钝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