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 渺 缈这几个字什么区别( 四 )


每个人的背影都那么忙碌,却都隐含着淡淡的忧伤 。
许久,教室安静了下来,却又静得可怕 。
我想,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些值得留恋的事了…… 曾经的我们爱玩耍,因为我们都相信校园无限大,总有我们小小的容身处;曾经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曾经的我们,爱躲避毒辣的太阳,成群结队地坐在小树下;曾经的我们,总想离开彼此,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可是,当我们拿到毕业照的同时,却很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无论经过的这段日子,是充满了耀眼的阳光和幸福,还是点缀了无数年少的心伤与迷茫,最后的最后,剩下的都是离别,我们都沉默着,只想仔看看这个一如既往的校园,我们曾经的家!亲爱的同学们,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漫长的六年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匆匆而过,那些厚积于心底的情怀,那些爱恨交织的日子,那些永远都不会再来的年少岁月,亦已经随时光逝去,逝去…… 亲爱的老师,无论是今天的表扬,还是昔日的批评,那都是您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我们最敬最爱的班主任,在临别时,你叫我们不要难过,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欢呼,欢呼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更懂事更成熟了,但您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分明闪着泪花! 我们应该告别昨天,走向明天!让我们互相祝福吧!是啊,昨天已经过去,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走向幸福的明天!别了——母校,我们的第二个家!雏鹰长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它的父母,而我们长大了,也同样要离开这个难舍的家,我会怀念母校的同学,母校的老师,母校的生活,母校的一切…… 离开校园,我突然怀释,我想:人生真的就像一列单行列车,经过的风景永远无法再重温! 泪,再一次流到了眼角,但我连拭去的勇气也没有,或许,时间能冲淡一切,那一次留给我的伤痛,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淡逝,而我,真的应该珍惜现在!
以“高”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高处不胜寒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高堂明镜悲白发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者挂罥长林梢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余冠之岌岌兮 —— 先秦 · 屈原《离骚》高翱翔之翼翼 —— 先秦 · 屈原《离骚》
关于荷花的诗词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杨万里《小池》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 。
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 。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唐·王昌龄《采莲曲》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