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女有谁( 四 )


四大才女中,除张爱玲外 , 庐隐、石评梅、萧红均非永年,都是在风华正茂 , 作品日臻成熟之时撒手人寰 。庐隐死于临盆难产子宫破裂;石评梅死于流行性脑炎;萧红则死于肺结核 。她们的悄然逝去,对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她们的确才情并茂、文华出众、极有见地 , 令当时乃至现在的人折服 。她们的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 。她们的全面修养和综合的审美眼光激发了她们的艺术创造力,这对加强作品厚度,提高作品品位,使文化氛围达到更浓郁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大众喜欢她们的作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 对于当今的创作者来说更是一个鲜明的比照 。
庐隐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她提出了妇女走上社会获得其做人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 。她性格极其热烈,据她自传说 , 少时既失父母之爱,长大后又常受命运的播弄 , 一个热情人处于这样冷酷环境,好像一株玫瑰花种在冰天雪窖,叫它怎样可以蓓蕾?她创痛的心灵要求爱情的慰藉,正等于花之需要阳光的温煦呢 。在庐隐的作品中尤其是《象牙戒指》,我们可以看出她矛盾的性格 。她的散文作品有一大类明显地是自我感受的渲泄与陈述 。她用"灰色眼睛看人生",作品不粉饰、不掩盖,即使弥散着"悲哀"也绝对的真诚 。庐隐的苦闷,现代人不曾感觉到,但在别人看来讳莫如深 , 唯恐人知,庐隐却很坦白地暴露出来,又能从世俗非笑中毅然决然找寻她苦闷的路 。这就是她的天真可爱和伟大之处 。
石评梅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 , 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更为脆弱更为哀苦,通篇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艳的词汇 , 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纸辛酸泪 。然而她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而是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循着情感的悲哀逻辑进行思辩与觉悟 , 表现一种极热烈又悲哀至极的呐喊 。庐隐曾评价她说 , 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 。她经历了幻想到现实痛苦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破坏、反抗的全部悲剧起落的连续过程、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她的散文就是她心迹的真实记录 。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 , 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 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