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读后感100字( 四 )


如果说第一部分描摹了“完全不理解”英惠的丈夫和娘家人,那么姐夫的形象相对来说是一个理解者的角色 。他不去强迫英惠吃肉,反而处处照顾着英惠:尽管这份照顾有他自私的动机 。然而,这种照顾的前提,却是英惠恰好符合了他对美的定义与追求,而不是出自理解的关怀 。在姐夫眼里的英惠,只是一个恰好承载了他自己对艺术理解的客体,他也许在自己的逻辑里理解了英惠,但他们并没有进行直接的沟通,也就是说,英惠仍然不是她自己,她仍然是一个“疯子”,一个供人欣赏的活的景观 。
不过,姐夫与英惠发生不伦关系,也寓示着姐夫本人走上不被理解的“精神病”的道路,这一细节在第三部分被暗示:他被送去做精神病鉴定,鉴定结果为“正常人” 。所以,在《胎记》这一部分,精神病与正常人的界限,不再像第一部分那样鲜明,也加深了读者对英惠的理解 。
第三部分,树火 。也许像有评论说的那样这一部分是姐姐对英惠的拯救,但我认为这一部分是英惠对姐姐的“拯救”,承接《胎记》部分对精神病与正常人界限关系的讨论,可以看出英惠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引发了姐姐对自己生命以及世界的认知 。这一点在这句话说写得很清楚了:
“自从经常进出精神病院后,有时满是正常人的宁静街道反而更令自己感到陌生 。”
所以,如何定义正常与精神病呢?习惯了的世界就是否一定是“正常的”?这是《树火》部分想要探讨的问题 。觉得自己是树就是疯子吗,不愿吃饭想要安安静静地死去是疯子吗?对于这些问题,韩江并不打算立刻给出一个答案,她的思考也并非是想要立刻颠倒这个世界的秩序,正如她给大姨子仁惠安排了痛苦的思考,却没有给她安排得出结论的情节——事实就是,这些问题其实本来也不需要答案,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视角的转化,从我们已经过于熟悉的世界中抽身,再去回看这个世界 。
一个人可以全然无罪吗?不能,仁惠亲手参与了将英惠推向灭亡的生活和世界,她也曾无数次想过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改变这一切,但她最终发现这并非是一个点,而是无数点的集合,导向了这一必然的结果 。想要变成树的英惠,最后化作了这本小说的最后一个比喻,树在“熊熊燃烧”,像野兽,散发绿光 。韩江也用这本书“等待回答”,“表达抗议” 。
《素食者》读后感(四):素食者:“瞧瞧你的样子,你现在不吃肉,这世界上的人们就会吃掉你!”
素食主义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人因为信仰、宗教等因素,有人为了减肥甚至心安,开始成为一位素食者 。
而作者韩江笔下的《素食者》,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妻子——英惠——因为一个梦,便再也不愿吃肉,成为一位素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