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女闺房之乐的古诗有哪些?( 二 )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 。
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
(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
而这首诗除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之外,主要的是,感情大胆,直言不讳,平地陡起,无所顾忌,直接挑战世代相袭的传统观念 。
它没有写对丈夫怎样思念,也没有什么梦或信呀的,而是用了一种反衬的方法,写了一个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女子,在春天到来时的快乐的心情 。
但是这种快乐的心情,当看见远处路上杨柳的颜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转变 。
妙就妙在这里 。
(三)朱庆馀《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停”这个字不能理解为灯灭了,而是说昨天晚上这个红烛一直在亮着,好比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不是说马车走了,而是说一直在着 。
红烛一直亮着干什么呢?等待天亮了去拜见公婆 。
过去的公婆就叫“舅姑” 。
新娘打扮好了,娇声娇气地地问她的丈夫,说我这个眉毛画的颜色深浅,符合不符合现在流行的样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新婚女子欢喜而又微妙的感情,谈不上“闺怨”,只能说是“闺意”,女人在闺中的情绪,或者说女人在闺中的心情 。
朱庆馀的《闺意》,还有个名字,《近试上张水部》 。
张水部就是张籍,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诗人,朱庆馀是张籍的学生,张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一起高考作弊案 。
他为了这么一个卑鄙的目的,就写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而且流传了一千年 。
张籍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回了一首诗,写得也很好: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
“越女”就是越国的女子,即现在杭州、绍兴一带的女子,据说自古以来就很漂亮,朱庆馀是越地的人,他就拿越地的女子说事 。
越地的女子穿上崭新的装束,“出镜心”,这个“镜”指的是古代的铜镜,最亮的地方就是镜心 。
当你认为已经化妆好了,然后头一扬,或者头一侧站起来,这就等于离开了镜子的中心,就是“出镜心”,实际上就是打扮好了,站起来了 。
然后“自知明艳更沉吟”,自己就知道自己非常漂亮,但是偏偏要扭捏作态,还要装模装样地问别人,我漂亮不漂亮?张籍的意思是说,小朱呀,你这不是多余的一套吗?你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齐纨未足时人贵”,齐国出产的绸缎人们未必认为是最贵重的,什么是贵重的呢?“一曲菱歌抵万金”,你这样美丽的女人,你这样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地唱上一首采菱的歌,虽说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 。
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 。
(四)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这首诗是用女人的口气写出来的,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很尖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你知道我有丈夫,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干什么呢?可是我虽然有丈夫,你对我这么好,我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我是能够体谅别人的,你爱我是值得的,因为我能够体会你的爱意,我感知了你的缠绵、真挚的感情,我只有收下这样的礼物,然后把它系在我贴身的小袄里 。
等对方认为这个女人接受了他的爱意之后,没想到这个女人又说了一番话,而且说得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正气凛然,又真情一片,她说我家住的高楼紧挨着皇家的园林,我丈夫的身份也很尊贵,是皇家的执戟卫士 。
再说,我已经对丈夫发过誓,你再有什么样的感情,都敌不过我对丈夫发的“同生死”的誓言 。
下面的这一句,所有的女人都应该记住,在任何情况下用起来都显得很有文化,“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闺中少妇最通达,也是最缠绵,最耐人寻味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