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号称什么?|杜甫为什么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号称什么?(杜甫为什么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他的诗因善陈时事、描写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和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本人一生忧国忧民、忠义仁爱的品格,被后代尊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上是晋代名将杜预 。杜甫本想秉承家传“奉儒守官”,却最终走向了人民,为人民而歌,他都经历了什么呢?

746年,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 。当时的长安是一个文化繁荣、包罗万象的大都市 。
这时候李隆基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皇帝了 。经历了几十年的盛世,国泰民安,社会富庶,玄宗李隆基被太平思想麻痹,再也没有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从一个精明的帝王变成了一个糊涂天子,迷信道教,整日沉迷声色,把一切政权都交给了奸佞小人李林甫 。
与其说李林甫是奸佞小人,不如说他是个阴谋家 。他口蜜腹剑,阿谀逢迎,善于谄媚,开元年间留下来的肱骨之臣几乎没有不被他暗算与陷害的 。而当时的长安城正笼罩在阴谋与恐怖的气氛之中 。
杜甫号称什么?|杜甫为什么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正是这时候来到了长安 。他到长安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得到一个官职 。747年,李隆基下诏征召文学艺术界有一技之长的人士到长安候选 。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几乎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 。结果,李林甫害怕年轻的才俊和贤良的人士超过自己,从中作梗,杜甫考试失败了 。落魄的杜甫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 。
751年,李隆基举行了三次祭祀活动,分别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 。杜甫抓住机会,写了三篇赋投入延恩匦 。玄宗看过这三篇赋后,对杜甫的词藻大加赞赏,又命人考试他的文章,让他待制集贤院 。然而,这一等就是两年,杜甫没有等到任何被录用的消息 。毫无疑问,这又是李林甫在作祟 。
连续两次失利,对于考取功名这件事,杜甫绝望了 。此时杜甫的父亲已经从兖州司马被贬为奉天县令,并且可能上百思特网任不久就去世了,身为长子的杜甫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家族世代为官,他也想要考取一官半职,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维持一个大家庭的开销 。可是,他并没有获得一官半职,哪怕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县令 。
杜甫一天比一天贫困,生活变得拮据起来 。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低声下气在一些贵族府中作“宾客”,陪他们宴游享乐,换取一些小恩小惠 。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杜甫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曾写诗作赋给一些自己并不尊敬的权贵人士,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引荐,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

彼时杜甫已人到中年,特别是四十岁以后,不但贫困,而且病痛缠身,日子更加难过 。加上政治腐败,边境骚乱不断,人民不仅负担着苛捐杂税,还担负着服兵役的痛苦 。他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十五岁就去黄河驻守边境,好不容易盼着回来了,却已经是白发苍苍,又被征去边境营田 。家里的田地没人种,而苛捐杂税一点也没有减 。看着眼前凄惨的景象,听着看着悲凉也是话语,杜甫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而歌的诗歌《兵车行》 。
靠着祖上的余荫,杜甫既不需要服兵役,也不需要缴纳苛捐杂税 。然而他的生活依旧难以维持 。751年,他在长安和长安城附近流浪,居无定所,多半是住在客舍 。他的家人也曾来到长安,不到一年就住不下去了,只得离开长安寄居在亲戚家中 。753年,长安城发生洪涝灾害,粮食歉收,米价飞涨 。政府每天拨十万石米分给市民,每人每日可领取五升米,杜甫也是其中一员 。
755年,他曾得到河西县尉的职务,然而他拒绝了 。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杜甫看到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也深切体会到百姓的饥寒和疾苦 。他希望能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的良知让他不愿替统治者鞭挞人民,残害百姓 。以至于他尚未满周岁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他也没有过分悲痛 。他想,自己不必缴租纳税,也不用服兵役战死沙场,生活虽然不易,但是总强于没有特权的底层百姓 。
同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社会动荡,长达七年多时间 。胡人所到之处烧杀抢劫,留在长安的官员及其家属被一批一批的杀戮,连婴儿都不放过 。长安城内的人民都逃走了,长安附近的人民忍受不了胡人的暴行,自发地组织武装力量反抗胡人 。这支力量也为尽快击退胡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