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才能进入自身的精神世界( 二 )


波普称由世界1向世界2再向世界3的作用方向为"上向因果关系" 。而称反向的反馈作用方向为"下向因果关系",可见,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图则可以看出,上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a-b-c-d-e-f,下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f-e-d-c-b-a,而f对a的作用例如人为造成的环境破坏,a对f的反馈作用如地震、台风和腐蚀造成的破坏等等 。所以三个世界是一个可逆的完全循环 。
三个世界的观念最早是由柏拉图提出来的,但是他提的是:具体世界、理念世界和灵魂世界 。即柏拉图是把a,b和f作为一个具体世界 。而老子则是二元的世界观,即"有”与“无” 。老子的二元论显然超越于柏拉图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论 , 因为后者的观念虽然已然认定“存在”超越于“人”的局限,但是其中那些可能的“无”仍然属于“有”的从属地位 , 只有老子才不但将“无”与“有”置于对等地位,甚至于更基本 。
但是,道和德却是既非物质的又非主观意识的,因为基本的原理、规律本质上既是非物质的,又是非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它们属于" 无"的世界 。既不因不同物质而变异 , 也不因不同符号而变异 。
波普把世界3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但是波普承认 , 世界3的对象"人们只能说是发现了他们,而不是发明了他们",所以客观规律的存在并非仅靠人的心智所能发明出来的 。因此必须存在游离于心智活动之外的潜在的客观规律,那就是“道” 。由此可见,波普、柏拉图和老子一样,都认为世界是复的 。因为 , a、b是纯粹实的,e、d是纯粹虚的 , 而c和f则是实虚混合的 。
题主是想询问“精神世界和精神依托的区别吗”?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精神世界,他是一个名词 。精神世界,他主要是说的一个人三观的表现和含义,包括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 。精神的依托,这个词是个动词 。同一个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 , 还是社会交往,所有的活动,他都总是要有一种依托,有一种依靠 。
追求精神世界是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发展自己的精神层面,追求内心的平静、安宁和满足感 。精神世界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思想、信仰、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世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世界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追求精神世界可以包括学习、阅读、思考、冥想、信仰、修行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情感体验和生命意义的认识 。追求精神世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内心的平静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