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福楼导游词范文有没有?( 三 )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 。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
3 / 16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圣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 。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 。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 。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 。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 。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 。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 。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 。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 。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4 / 16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 。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 。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 。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 。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 。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 。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 。也正虱、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 。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 。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 。”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 。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 。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 。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 。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 。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