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历史( 四 )


《史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为屈原的作品 。
其间荀子还著有篇幅相当长的杂言体的《成相篇》,以七言句为主 。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 。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 。
” 诗中已经出现典型的上四下三结构的七言诗句,这种形式节奏明快,音韵顺口,便于流传 。
近年秦墓出土的竹简中,也有好几首类似的歌辞,可见这种歌谣体在战国后期曾经很流行,已经存在形成七言诗体的萌芽 。
秦王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
西汉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所以楚辞和楚歌兴盛一时 。
楚辞孕育了汉赋,楚歌...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 。
对比而言,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 。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 。
明朝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 。
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 。
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
扩展资料: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
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
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
《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中国古代诗词曲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发展过程及代表诗词 。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 诗歌是先秦文学的巨大成就之一 。
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文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
从音乐角度上分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 。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
这种由文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
秦代时间短促,加上焚书坑儒,思想统治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有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
到了汉代,西汉文人诗坛,颇为寂寞 。
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