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女弹琴欣赏桃花诗句有哪些?( 二 )


人面只今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 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 , 字殷功 , 贞元进士 , 官岭南节度使 。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 , 字面简单 , 语言率真自然 , 明白流畅 , 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 , 经久不衰 , 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 。
说到这首小诗 , 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 ,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 。
《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 , 清明独游都城南 , 得村居 , 花木丛萃 。
扣门久 , 有女子自门隙问之 。
对曰:‘寻春独行 , 酒渴求饮 。
’女子启关 , 以盂水至 。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 而意属殊厚 。
崔辞起 , 送至门 , 如不胜情而入 。
后绝不复至 。
及来岁清明 , 径往寻之 , 门庭如故 , 而已扃锁之 。
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 , 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
兴许是先有了诗 , 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 , 也并非没有可能 。
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 , 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 , 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 , 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 。
崔护此诗 , 整篇写今昔之感 , 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
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而又旋离的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 , 由今思昔 , 利用追叙的手法 , 先写“去年” , 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 , 说的非常肯定 , 毫无含糊 , 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 。
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 , 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 , 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 , 着实靓丽 。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 , 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 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 , 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 , 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 , 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
通过这动人的一幕 , 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 , 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
以花喻美女佳人 , 古往今来 , 沿用既久 , 已成俗烂 。
但该诗却有几点不同 , 一是诗人没有直接的去描写桃花是如何的绚丽多姿和那位少女是如何的漂亮美丽 , 而是仅用大家所都为熟识的绚丽桃花作为映衬 , 用“相映红”间接的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形象 , 将景色与人很好的融化在了一起;二是本诗赋写眼前实景 , 正所谓“本地风光 , 顺手拿来” 。
写到这里 , 诗人本可以把“去年”游遇的场景继续写下去 , 但诗人没有 , 而是笔锋一转 , 直接进入“今日” 。
于是便勾勒出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
同是“今日” , 同是“此门” , 但美丽少女已经走了 。
依旧是春光烂漫、百芳吐艳的季节 , 依旧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 , 然而 , 使这一切增光添彩的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 , 唯余一树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
桃花在春风中的依旧含笑 , 更加勾起了诗人对“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思念和怜惜 , 使诗人的故地重游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惆怅 。
试想 , 去年今日 , 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伫立桃花树下凝眸含笑 , 脉脉含情 , 与桃花相映;而今 , 人去杳然 , 桃花依旧含笑春风 , 这除了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 , 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 , 正隐含了诗人无限失望、惋惜和怅惘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