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是什么诗

这是宋代寇准的《咏华山》 。
原诗如下: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
赏析: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 。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 。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
诗人简介:
寇准(961-1023),字平仲 。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2018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观后感600字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 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 “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
”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 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 。
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更是读人,是读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
在答采访人员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 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 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 。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 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
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二】它唤起了高中毕业之后的观众对诗词之美的欣赏 。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读课是每周三天英语两天语文,20分钟的早读课当然会有人急急忙忙赶作业 。
当年我还是语文课代表,至今还记得,只要在讲台上带读《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附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停笔,或者笔还没停下,声音已经加入进来 。
我们班当年男生虽然不多,声音却都很好听,刚好能压住妹子们柔婉的声音,诵读声就特别动人 。
我还记得某一天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人称范公子,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等我们背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把三角板往讲台上一放,说“哎呀谢老师教的班就是不一样,背得多好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