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政”的诗句有哪些?( 七 )


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回答者语:看事情和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 , 表面漂...
一些名人资料苏轼(1036——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 , 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 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 , 长于策论 , 文风纵横恣肆  ,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 。
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 , 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 , 被称为“为词立法 , ”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 , 并称宋代四大家 , 擅长画墨竹 , 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 。
二十岁中进士 , 之后仕途多舛 , 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 , 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 , 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 , 由于坚持正义 , 夹在两种势力中间 , 屡遭贬谪与磨难 。
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 , 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 , 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 , 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 , 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 , 战胜他 。
在坎坷的境遇中 , 苏轼就是苏轼 , 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 , 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 , 他所到之处 , 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 , 处处留有“政声” 。
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 , 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 , 学校等 。
在文明创作上 , 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 , 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 , 深得当地人民爱戴 。
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 , 东坡巾 , 东坡帽 , 东坡扇 , 东坡酒等等 , 或时髦一时 , 或流传至今 。
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 , 影响之大 。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 。
字廷秀 。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 授赣州司户参军 , 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 。
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 , 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 , 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 , 世称诚斋先生 。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 , 孝宗即位 , 张浚重新起用 , 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 , 以父丧未能赴任 。
服丧期满 , 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 。
在任时禁吏胥贪赃 , 甚得民心 。
乾道六年(1170) , 上《千虑策》三十道 , 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 , 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 , 征召为国子博士 。
次年 , 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 , 杨万里抗疏挽留 , 又致书虞允文 , 劝他主持公道 。
虽然张□仍被贬谪 , 但杨万里的言行 , 却受到公论的赞许 。
屡迁至将作少监 。
淳熙元年(1174) , 外出任漳州知州 , 不久改知常州 。
淳熙六年 , 提举广东常平茶监 , 升任广东提点刑狱 。
淳熙九年 , 因母丧去职 。
十一年服满返杭 , 任吏部员外郎 , 升郎中 。
次年 , 因地震应诏上书 , 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 , 精专备敌之策" , "治舰扼险" , 以"足国裕民" 。
十三年 , 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 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