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五项修炼有感怎么写?

上MPA课时,有位老师曾重点推荐此书,买回来在家里放了一年才有时间翻看,初看时挺引人入胜,以为一两天就能看完,结果看了三个星期,基本没看明白什么意思,或许是我缺少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
时代在飞速发展,曾经引以为傲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等都成了老古董,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思想到实践的过程起码三十年,刚好是一代人 。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怎么写?】比如在体制内,我们才走完领导崇拜的路程,盲目遵从领导的指示,一心只想贯彻领导意图,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美其名曰“首长负责制” 。
而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想实现新想法的,都是刺头,被时刻提防,百般打压,因为组织不需要这种人,组织需要的是稳定 。这种人天生具有颠覆性,很容易影响到旧体系的发展,是组织的天敌 。
长久下去,组织就如一滩死水,失去活力,步入衰退,效率低下,内耗严重,严重影响到组织的生存 。这时组织内就有变革的力量、有变革的领袖人物顺应潮流,力行改革 。
本书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现阶段的体制很有借鉴意义 。即:万物有灵,世间万物为一体,组织也是具有生命力和学习力的,个人需要与组织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修炼,变革需要由下自上推动,而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
组织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组织,而是每个人共同的组织 。我觉得,体制内过于提倡领导权威,神化执行力,缺乏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机制和能力,缺乏双向流动和甄别共同愿景的能力 。
我们鼓励创新,其实是幌子,我们鼓励的是有目的性创新,讲求的是控制和妥协 。
我想未来的理想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生存求得保障,自我得到超越发展,资源得以自由流动 。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是为定数,也是变数 。
我想这变数,就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认识自我,改变社会,从我做起 。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管理科学发展到今天,已有整整100年历史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经济人,到梅奥的社会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需要层次论,再到戴维斯的组织人……直到近年的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是不断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 。彼得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无疑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显然修正行为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情,如果每天都被动地过去,那么一生可能也就这样过去了,只有善于记录和思考生活,人才能有所进步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的和我的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三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后者能产生“集合效应”,达到“能量聚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