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元好问|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临江仙 元好问(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临江仙 元好问|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摸鱼儿雁丘词》


这是元好问十六岁时所作,当时他正准备去并州应试,途径汾河,路遇捕雁人,向他描述了大雁殉情的凄婉故事 。元好问为大雁的痴情而感动,故买下大雁,葬于汾河畔 。也因此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爱情的千古绝唱 。


他问苍天、问世人,更是问自己,“情为何物?”如破空而至的万钧雷霆,又如喷薄而出的炙烈岩浆,激情浩荡,震撼人心 。也让世世代代的痴情儿女,将此作为心灵的拷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几百年后,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又将其演化为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赚取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眼泪 。


这首词是元好问的经典之作,但也只是他诗词或者人生中的冰山一角 。他诗词中更多表达的是对山河破碎的忧愤,对壮志难酬的无奈,他的一生在激情与绝望、郁结又不甘心中纠结而行 。
临江仙 元好问|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他本是北魏贵族后裔,却生于金末蒙古国之初的动荡时期 。他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但却多次府试未能中第 。在他二十一岁时,再次落第,之后返回故里,隐居定襄遗山读书,自号“遗山老人” 。仅仅两年后,蒙古大军突袭他的家乡太原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长亦在此次屠城中丧生,元好问只好举家迁往河南 。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 。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


元好问从山西迁居河南,在一次酒后游历嵩山时,他写下来这首《江城子》 。满篇都透着酒后的狂放,这是压抑过久的心灵,在酒精催动下的释放 。起句就带着浓浓的酒意,醉里闻鸡起舞,长袖飘飘,剑气朗朗,他想像曹操一样,横槊赋诗、壮怀磊落 。可眼前国土沦丧,空有报国雄心,却欲投无门 。眼看蒙古大军步步紧逼,金军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自己只能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泪眼朦胧 。


兴定五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终于进士及第,却又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他愤然离去 。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
人生长恨百思特网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
——《临江仙》


他于一年前进士及第,本应踏上仕途,一展壮志报效国家,奈何金朝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礼崩乐坏,亡征显现 。面对蒙古铁骑的践踏,当权者只想着苟且偷安,无意恢复国土;朝廷内也是派系林立,互相倾轧,没有几人真正关心国家的命运 。元好问只能在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将一腔热情都付与笔下 。


北邙山下的黄尘古道,古往今来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中的愤懑就像那奔腾的流水,日日向东,不会停息 。原来一心想要踏进宦海,可是功名利禄又有何用?他只百思特网能将满腹心事注入酒中,高歌一曲,饮酒千盅,让酒精的麻醉暂时忘却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伤心 。
临江仙 元好问|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正大元年,元好问因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并以优异的成绩得以被任为国史院编修,后来又到镇平、内乡、南阳等地做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 。因此升任尚书省令史、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


就在他仕途刚刚有了一丝起色时,蒙古军围困汴京,金哀宗仓皇出逃 。天兴二年,蒙古兵攻破汴京,金朝灭亡,元好问等大批金朝官员被俘,押往山东聊城囚禁 。


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