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眉山”的诗句有哪些?( 三 )


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
1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1] [2]嘉祐二年(1057年) , 苏轼进士及第 。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
元丰三年(1080年) ,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
宋哲宗即位后 ,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 , 途中于常州病逝 。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 , 谥号“文忠”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其诗题材广阔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 , 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13. 张九龄(678—740) , 一名博物 , 字子寿 ,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
唐中宗初年进士 ,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 唐代有名的贤相 。
他的五言古诗 , 以素练质朴的语言 , 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 , 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 , 贡献尤大 , 誉为“岭南第一人” 。
他忠耿尽职 , 秉公守则 , 直言敢谏 , 选贤任能 , 不徇私枉法 , 不趋炎附势 , 敢与恶势力作斗争 , 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
自张九龄去世后 , 唐玄宗每宰相荐士 , 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 , 一直为...
有关炼字的诗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 , 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 , 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 , 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 , 在松林间仿佛被过滤了似的 , 分外皎洁 , 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 , 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 , 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 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 , 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 , 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 , 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 , 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 , 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 , 用拟人手法 , 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 , 又是写情 , 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 , 杏枝摇曳 , 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沙上并禽池上瞑 ,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 , 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 , 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 , 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 , 但着一“弄”字 , 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 , 把月光洒在娇花上 , 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 , 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 , 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 , 富有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