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如何写?( 二 )


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
一本好书,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文字记录的人和事,更是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意;一本好书,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目光所企及的白纸黑字,更是脑海中无穷的回味与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师道,坚定了我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国家的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无数的仁人志士奋斗在教育的前线,坚持不懈,任劳任怨,用一颗仁爱之心谱写教育界的生命赞歌 。于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说:“我深感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没有懈怠,她用一身的正气,平静的坚守和不变的衷肠,彰显了中国教师应有的灵魂与脊梁 。她那穿越了一切功名,厉害和得失的师德师魂,那在砥砺与觉醒中不断超越的理想之路,是多么震人心弦,叫人难以忘怀 。更有中国乡村版的女教师王生英,她30年如一日,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一次选择,让她视教育为一生的使命;一句承诺,让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种责任,让她把学校搬进了自己家里;一种境界,让她把奉献当做永远的追求 。正如她自己所言:这是很有意义的 。在雪域高原上,有普琼这样的奉献者绽放美丽的教育人生 。在这生命禁区的禁区里,他依稀用自己的毅力与责任,浇灌出教育的灿烂果实 。他坚持,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他奉献,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美丽的热不杰错旁,这位34岁的藏族汉子,用平凡和坚守描绘着美丽的教育人生 。在中国教育的这片园地里,像于漪,王生英,普琼这样一心为学生,一生为教育的先行者,数不胜数,他们或许微渺,但他们的精神却照耀着整个中华大地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真正的中国师道——生命与使命同行 。
曾今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人生也没什么动力了;曾今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虚无缥缈”,生活就是灯红酒绿 。记得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
现在终于明白,我没有颓废,我只是不甘于沉寂 。终于知晓,我应脚踏实地,舍弃那云端生活 。人生,我愿老时能唱一句:一醉经年,我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如何写?


【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如何写?】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我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光辉而又神圣的职业,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位位教师,他们都是爱的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