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父亲叮嘱的诗词( 二 )


水路长,山路长 。
叮嘱男儿当自强 。
送儿上考场 。
长相思仙剑三雪见结局花似伊,柳似伊 。
叶叶声声是别离,雨急人更急 。
湘江西,楚江西 。
万水千山远路迷,相逢终有期 。
长相思忆君吾有妇,君有夫,日落西山总觉无,心痛才麻木 。
夫也苦,妻也苦,同归殊途风雪路,情深倍孤独 。
长相思忆昨吾有妇,君有夫,日落西山总觉无,十年梦剪烛 。
夫也苦,妻也苦,同归殊途风雪路,一生坎坷途 。
有关赞汉字的诗词和文章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
古诗: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文章:我爱你,汉字 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
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 。
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 。
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
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 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 。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我爱你,汉字!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
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
给点著名诗词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
而王维的那首《送沈子福之江东》中的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更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无边春色,直送友人到天涯海角去了 。
以上俱是在送别时,借身边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 。
如 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写送别,而不写分别时的情境,却写别后之情,写别后之情,我们也不能明白地看到,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 。
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 。
而 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中写到: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也是同类的手法,因送别而醉,醒来时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于是心情也更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 。
更有妙者如 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送别,只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 。
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更稠密,但诗人却只用“掩柴扉”这一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动作来表达,把浓厚深挚的情感,掩藏在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之中,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
至于“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则是想象别后远的友人的处境而别有一翻味道了 。
三、伤感旷放 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 。
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王勃的《别薛华》) 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 。
再如 卢纶的《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受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