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无杂念”的古诗有哪些?( 二 )


”(《山中 》司空图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 。
”(《有感》)司空图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绿树连树暗,黄花入麦稀'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
”(《高古》)?“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
薄言情悟,悠悠天韵 。
”(《自然》)?“高人惠中,令色絪緼 。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
”(《飘逸》)?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十分有中国古代文人和古典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诗从来不是淡雅和豪迈 。
就连大文豪苏东坡对其也十分推崇 。
去除心中杂念的佛经咒+消除杂念听什么佛经消除杂念关键在于净心,佛经,经咒只是帮助自己心境,让自己心沉静下来,是外在的方法,要在心上清净,才可以直达内心 。
如果想借助经咒,那么最好的是心经,但这个一般人理解不了,也只是念念 。
还有,凡是一切使人心静的佛教任何音乐,念佛,经咒都是选择 。
你是初学者,因此先以佛教音乐来感悟其中的清净 。
在逐渐深入 。
特别是心经 。
你心中最悲伤的诗词是哪句,说出来一起悲伤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悲凉之色,常以孤寂之景为衬 。
而孤寂之景,复常以万静中之一动为衬 。
“山深闻鹧鸪”,是也 。
家国天下,悲剧莫以天下悲剧为大 。
而个人悲剧,莫如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倾颓浪潮为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夫天下将亡,而匹夫之责,宁为“明知不可为而为者”乎?壮志难酬,眼见苍生涂炭而无力回天,心如刀绞,悲凉至极而反 。
也不过“却道天凉好个秋” 。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一切,不过一场虚幻,如水而逝 。
一生,亦不论荒诞还是谬妄,不过随一杯鸩酒而去 。
看者悲不可遏,历者只归平淡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虞美人 ·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经历过,才会懂 。
遍历沧桑,才有平淡 。
年轻,何能体会的真切 。
情乃千古主题,虽无家国天下之悲怆,却足阴阳两隔之凄凉 。
《摸鱼儿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雁且钟情,更何况人?狂歌痛饮,止增悲凉而已 。
阴阳两隔,如之奈何?《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时节 。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
料也觉人间无味 。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
钗细约,竟抛弃 。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
待结个他生知己 。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
清泪尽,纸灰里 。
纳兰19岁娶卢氏,22岁尝丧妻之痛,25岁写下此词 。
“八百年来之一人而已”,笔力实巨 。
然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世事岂随人愿?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纳兰自22岁丧妻之后,实已为行尸走肉,虽也因此成为宋后第一人,却一生悲苦 。
30岁那年某日,纳兰一醉一叹三咏,继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
该词写于其临终前不久,貌似借怨妇之口谴责情郎薄幸,实意何在,又谁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