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咏梅的有哪些经典的?( 八 )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 “ 愁” 。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
这着实、妙!下阕,托梅寄志 。
梅花,它开得最早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
是它迎来了春天 。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梅在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梅花是中国国花 。
这是历史的定评,也是国人的共识 。
梅在古代诗歌中被赞为“不惧严寒”、报春信使”“有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等等 。
早在南北朝时期,除了梅子的实用价值外,梅花的观赏价值亦被人们普遍重视 。
随着古体诗歌创作的发展,梅花也走进了诗人们的笔下,开始在诗笺上大放异彩 。
回顾中国咏梅诗史,许多“第一”都是始自这一时期:第一个在诗中称赞梅花那不惧严寒的品格的,是南朝宋诗人鲍照;第一个在诗中称梅花为报春信使的,是南朝宋另一位诗人陆凯;第一个从审美的角度咏赞梅花的,是南朝梁诗人何逊;第一个作咏梅诗的帝王,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到了唐代,诗人咏梅渐成风气 。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之作,如卢照邻、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等 。
他们比南朝诗人更加注意到了梅花的美学价值,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梅花的精神品质 。
应该说,在唐代诗人笔下,我国咏梅诗已走向了成熟 。
不过,由于有唐一代人们盛爱牡丹,所以就咏花诗数量和质量来说,唐代的咏梅诗从总体上还比不过咏牡丹诗 。
至宋代时,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令人们十分惊奇的文学现象,即咏梅诗词的峰起 。
宋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割据纷争的历史局面,但宋代的“兴朝气象”却远远不如汉、唐二朝 。
汉、唐开国,都扩大了前朝的疆土,而宋朝却连汉、唐旧域也未能保住 。
加上北方辽、金先后威胁中原,而赵宋却始终处于无奈境地,丧权辱国的事情不断发生 。
所以,宋代文人的忧国之心比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普遍,都强烈 。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百花苑中那别具一格的梅花,自然地引起了宋代文人的特别关注 。
有的人赞赏梅花那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的人倾慕梅花那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的人歆羡梅花那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的人欣赏梅花那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总之,生活在忧患中的宋代文人,都在梅花那里找到了“知己”——他们或是受到了精神鼓舞,或是发现了人生榜样,或是受到了思想启迪,或是接受了消极影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