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贵廉勤”出自哪一首诗词( 六 )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
宋杨??《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 。
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そ酰?朝露?`?` 。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
当时共客长安 。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
袖手何妨闲处看 。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
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
稍后在密州写的《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 。
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这现实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壮士形象,继范仲淹《渔家傲》词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j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 。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
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 。
“乌台诗案” 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 。
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 (《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 。
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 。
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2. 《水调歌头》的背景: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 。
而前人却多妄解,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 。
此说与事实不符 。
苏轼移汝州在黄州之后,不能说因这词而“量移汝州” 。
3.赏析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