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张毛主席水印相两只眼都闭着得是不是错币

错版币的种类
第一种:水印倒置,也就是说钱币在水印的地方印到了
第二种:细节上的印刷错误,指油墨不是水印 。
第三种:文字错误,是指文字在印刷出现问题
这不是错币
错版币是指设计上或母版雕刻上的错误,印刷流程中的漏印不属于错版 。货币因质量缺陷导致的“残次品”只能属于残次币而不属于错版币 。
杨振宁的事迹 杨振宁讲他的故事在中国,杨振宁的名字从知识阶层,到平民百姓,可谓家喻户晓 。
一位从事自然科学的学者具有这样宽泛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他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另一位得主是同为美籍华裔学者的李政道教授),还因为他是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卓有成就的美籍华裔学者 。
合肥小男孩从厦门走进清华园2001年10月29日下午,杨振宁应上海市海外联谊会邀请,在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作《21世纪的科技》演讲后,又以“八十自述”为题即席演讲 。
他用亲切的语调对大家说:“按中国旧历的算法,今天我整整八十岁!”台下响起一片深情的掌声……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 。
当他未满周岁时,父亲杨武之先生考取美国公费留学,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整整6年,他一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甚至不认识父亲 。
6年过去了,父亲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受聘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
母亲带着全家人从合肥老家出发,风尘仆仆地赶往厦门与父亲团聚 。
他们一路水陆兼程,途经上海 。
当杨振宁站在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大马路上,望着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往来穿梭奔驰的汽车,他的惊愕程度绝对不会逊于《子夜》里那位从乡下初到大上海的吴老太爷!尔后,他在下榻处,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揿便会涌出哗哗流水的抽水马桶 。
这个富于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胧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比伟力!父亲任教的厦门,是一个给杨振宁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
他们家住的那栋小楼就坐落在大海的边上 。
在那段美妙岁月里,他看到了蓝天大海无穷无尽的变化,看到了伟大宇宙无边无际的奥妙 。
这片广袤无垠的天地,在杨振宁的心里,种下了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深深情种,以及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无穷兴趣 。
后来,父亲受聘于清华大学,一家人又去了北平 。
杨振宁在清华园生活了8年,这8年恰恰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岁月 。
杨振宁曾多次谈到,清华园的8年,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 。
过了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欣然应聘出任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
近年来,在他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他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完善和发展上 。
当然,在这8年里,杨振宁也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亲历了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祖国东北三省事件,亲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段历史自然是终身难忘的 。
卢沟桥事变以后两周,杨振宁与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合肥 。
原以为会像上海“一·二八”事变后一样,日本人会撤退 。
但事与愿违,几个月后,日机开始大规模轰炸,回北平的梦成了泡影 。
西南联大的感情链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随后就是那场人类历史上野蛮血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这是一段令杨振宁,也是令整个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耻辱历史 。
烽火岁月里,父亲带着一家人从合肥经汉口等地到了昆明 。
杨振宁在那里进了西南联大,那所在战时极负盛名的大学 。
父亲也在那所大学任教 。
西南联大由战前中国最有声望的三所大学合并而成,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的南开大学 。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了4年本科,尔后,1942年至1944年,还是在西南联大,他又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的是物理系 。
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多为留学欧美归来的年轻博士 。
他坦率直言,在西南联大,最为成功的当推数学系,而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位数学教授是:陈省身,华罗庚和许宝路 。
说到物理系的老师们,杨振宁的眉宇间更是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怀念之情 。
那些当年亲手把他引入科学圣殿的业师们,都是中国物理学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哪!杨振宁是一个非常念旧重情的人,对于他来说,师恩终身难忘 。
他十分尊崇已故的赵宗尧教授,80年代,他曾与国内的物理学界同行共同撰文,赞扬赵老师在物理学研究和教育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