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出自哪首古代诗词呢?( 二 )


此诗亦然 。
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 。
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 。
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 。
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 。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 。
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 。
...
似是故人来 歌词 歌曲名:似是故人来 歌手:梅艳芳专辑:极梦幻演唱会梅艳芳 - 似是故人来作词:林夕 作曲:罗大佑同是过路同造个梦 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 醒后要归去三餐一宿也共一双 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 总是最登对台下你望台上我做 你想做的戏前事故人忘忧的你 可曾记得起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 不是我跟你俗尘渺渺 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何日再在何地再聚 说今夜真暖无份有缘回忆不断 生命却苦短一种相思两段苦恋 半生说没完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 想像你忧怨留下你或留下我 在世间上终老离别以前未知相对 当日那麽好执子之手却又分手 爱得有还无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 只恨看不到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 只恨看不到http://music.baidu.com/song/23220111
似是故人来的歌词 歌曲:似是故人来歌手:梅艳芳 ? 搜索"似是故人来"LRC歌词? 搜索"似是故人来"mp3 [ti:似是故人来][ar:梅艳芳]似是故人来曲:罗大佑词:罗大佑唱:梅艳芳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前世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何日再追,何地再醉说今夜真美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忧郁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LRC歌词来自:http://www.92mp3.com/lrc/lrc.asp?ac=down&id=41555&gq=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 出自于哪里 《似是故人来》是林夕作词,罗大佑作曲,中国香港女歌手梅艳芳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 。
所属专辑《The Legend Of Pop Queen Part I》 。
于1992年10月发行 。
这首歌曲是1990年度电影《双镯》的主题曲,并获得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1991年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
中文名称似是故人来所属专辑The Legend Of Pop Queen Part I发行时间1992年10月歌曲原唱梅艳芳填词林夕
似是故人来是那个的歌 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这首歌很好听 。
是他自己写的 这是林夕自己撰文谈歌词创作过程 诗是自主 歌词要配合架构 --《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是电影《双镯》的主题曲,要电影内容涉及XXX恋的问题,...听过这首歌后,我发觉可以适合小调的需要.这首歌是很齐整的,但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每句都很长.这首歌的每一段都有四句,每句有十三个字,每十三个字又可以很整齐地分为三个小节,而每小节又可以一个四四五的结构(56i6 56i6 56365)这种四言和五言的结构,给一人一种颇为 "文言"的感觉,很易於诱人填出套句,但我警愓著自己不要填文言,但事实上我是需要用文字言去填,因此填词的整体语言策就是要用一些浅近的文言. 开始填写歌词的时候,我曾经徘徊於老套文和浅近文言之间,花了一些时间,但现在已经易於控制了. 检读过去所填的歌词,我明白到自己在过去填词的时候,有些字是故意用的,目的是让人感到那些是浅近的文言,但有些句式是刻意将旧文言句式翻新,使人不会产生老套的感觉,歌词中某些词语,如"终老" \"苦短"\"执子之手"\"恨台上卿卿或台上我我"一类,如果填普通的歌曲或其他旋律的歌曲,一定是不会用的,但在这首歌中却一定要用.由於句子太长,若真的用文言,句子的密度会很高,也就会很复杂,而这首歌的 tempo(节奏)是较快的,一点也不慢.即使现在的所谓慢歌,已不再是顾家辉时代慢歌,每个bar(小节)都有很多音,非常紧密的.填上复杂的文言,若是当作诗来听还可以,但当作歌词来听的话,听的人可能不易消化,没法感受. 歌词配合著旋律,目的是要感动听众,并非要给听众灌输什么深的道理,因此不能不让听众有一些舒徐的空间.四四五的句式,易於将文言句式翻新和运用叠句,例如"同时过路,同做过梦","何日再在,何地再聚","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都是将文言句式翻新的.这四句是完全没有浪费.刚才谈到要避用那些比较深的文言,其实"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句中的"或 "和"在 "是十分白话化的,前面 "同是过路,同做个梦"是比较传统的两两相对,但这却用"或 "和"在 "将上一句跟下一句扣上,使十三个字连在一起也不会使人感到堆砌."台上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一句,其实都是相当白话的,只不过是用上文言句式.如果没有这首歌的结构,没有旋律,将这个句子当作诗来处理,看的人一定不会感到它的好处,这个句子一定要嵌入这个旋律,唱出来,才会感到歌词结构是有道理和有效的.如果我们是读诗的话,歌词的某些部份也许会是太过平铺直. 我绝不喜欢那些可以用读散文方法来读的诗,因为那些诗的思路如流水账,由第一行至最后都不用停,思想不须有任何跳跃,然而,这种情形在歌词中是自然的而且必须的.歌词当中是须要有些像"金句 "之类的东西,指出什么什么道理.这些道理在诗中写出来,读者不会感到特别,只会感到过於直接,但在歌词中却可以是配合著旋律唱出来的最重要的部份,它可能成为重复,也可能成为整首歌的高潮.一般而言,我们称这些重句为hook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