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悲壮的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我承认这是首词……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点秋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岳飞·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这首没人有意见吧……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从军行(王昌龄)
1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2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4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词是精金美玉,既讲究铺叙情致,又执著于典重故实 。
中国词学史,尽管词人繁星纷呈,但据词论家勾勒的简洁轮廓中,李清照风致洒落,才思高秀,以花中第一流身份,可拔女词人头筹 。
知人论世是走近作家作品的重要蹊径,品评文字不能依靠纯美暇思,语焉不详,或用力过度,均会有畸轻畸重之偏论 。
李清照之词倜傥有丈夫气,在有宋一代,已具青蓝胜概 。
论清照词的评家也多,刘辰翁、沈曾植、陈廷焯、李调元、吴小如……依序品来,历代评词之人,或赞或驳,有着繁简不一的心境 。
清照人生,文情并茂,留下的资料却斤斤可量 。
陈祖美先生却用力颇勤,有着坚实厚重的评论才情 。
她从清照汴京待字从容起笔,缓缓评析清照合卺初嫁、汴京泣别、重返汴京、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避难京华、定居临安的落花身世,从中可知,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时代,相知相谐的燕婉新婚,生活得清明华兹,简约生动,因而,初期之作,虽不全是怜花惜春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情优雅娇嗔,少女与少妇的悠游情思,也已压倒须眉;可是,随着年龄滋长、世事踵华,李清照历经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既有身为嫠妇之悲,又有再嫁离异之怆,既有忧郁惝怳的爱国忧思,又有寤寐不忘中原的感慨,因而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 。
读陈祖美先生所品评的李清照,仿若是影着了一幅磊块幽折、沉郁凄怆的女词人图,里面又繁复有多种曲折浇薄的情绪 。
尤其是,祖美先生力解清照词,生动解颐地评议赵李二人的感情世界,识见可嘉 。
由于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浇薄,李清照在新婚之际,即与赵明诚劳燕分飞,被迫泣别汴京,因而写下一些寓有政治块垒的新婚别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行香子》等,而并非世俗论者所附会的,因赵明诚“负笈远游”,而写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 。
再如,她与明诚“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世人共知,依然世俗理解,必是让人心生艳羡的 。
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祖美先生,对李清照词作人生展开的种种厘析,那种为文造情的企羡念想,宛然星散 。
实际是,李清照的佳话婚姻,也曾笼有婕妤之叹,甚而有庄姜之悲 。
虽然后来,两人益发相赏如初,但李清照词作中描画的那些因伉俪睽违产生的怨情,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赵明诚冷落妻子、章如冶游等蛛丝马迹 。
可是这一点,却并不是每个评词人都体贴的解读到位 。
譬若《声声慢》,即是才识高雅如沈祖棻先生者,也以为,此词是李清照写于晚年之时的块然独处,辛苦艰难,还对元人乔吉以“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仿李清照有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斥之为文字游戏,对词作的内容,仍定性为有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而陈祖美先生之品清照词,比之沈祖棻的品赏,却有不同异见,她并不将其看成是忧伤国事之作,明确指出,实为中年不欢的李清照,唱一曲内心的隐衷给夫君赵明诚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