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二 )


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吴彬长期在南京生活,他与江南文人交游,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 。明代葛寅亮编撰的《金陵梵刹志》为南京最早的佛教专志,书中录有三篇关于吴彬《画五百罗汉》的题记 。文章的作者皆是名重一时的文人,曾任翰林院修撰的焦竑于万历三十年(1602)作《栖霞寺五百罗汉画记》,书画巨擘董其昌与南京名儒顾起元分别写了同为《绘施五百罗汉梦端记》的文章 。对于吴彬的身份、艺术等各方面,这三篇文章均有提及 。焦竑所述将吴彬称为颇具文翰的画家,而非一般画师:“居士吴彬字文仲者,少产莆田,长游建业,真文下烛,悬少微之一星,俊气孤骞发大云之五色,即娴词翰件综绘素,团扇持而为牸,屏风点而成蝇,高步一时,无惭三绝 。”董其昌所述之语可知吴彬是一位居士,像其它文人画家一样,绘事只是翰墨之外的余事:“浦口吴彬居士者,婆娑一圃,泛滥珠林,翰墨余间,纵情绘事 。”顾起元的评述是对吴彬绘画艺术的高度赞扬:“文仲吴君,八闽之高士也 。夙世词客,前身画师,飞文则万象缩于笔端,布景而千峰峙于颖上 。”曾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叶向高,亦为福建人,其《苍霞草集》中有一篇《枝隐庵诗集序》,这篇文章是为吴彬诗集写的序言 。从文中评述里不难发现吴彬不但是文人兼画家而且还是在家居士:“吾乡吴文中,侨寓白门,名其所居曰‘枝隐庵’ 。日匡坐其中,诵经礼佛、吟诗作画,虽环堵萧然,而丰神朗畅,意趣安恬,大有逍遥之致 。”由此可知,吴彬对于佛教题材的热衷与他作为“居士”的宗教信仰不无关系 。
以上为晚明、主要是吴彬活动的万历时期,江南文人对他的评述 。通过这些可以完成对吴彬作为文人、画家、居士三种身份的认知 。后世言及吴彬及其绘画也无非是依据晚明各家的文字综合而成,如徐沁所撰的《明画录》 。该书是具有画家纪传体性质的画史著作,他将吴彬归于“道释”而非“山水”之属:“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间官中书舍人 。长于佛像,人物亦秀洁,至写山水,绝不摹古,皆即景挥洒 。人谓其小幅擅奇,余曾见盈丈之障,亦殊工丽也 。”可见在成书时的清初,吴彬已经作为善画佛像的画家而被人们所知,或者说,他的山水画之名完全被佛教绘画所掩盖了 。
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十八应真图卷|十八应真图卷赏析



《十八应真图》中的罗汉造型与吴彬其它传世作品,如《五百罗汉图》(今藏美国克利弗兰博物馆)、《十六应真图》(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画愣严二十五圆通册》(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着一致性,可谓“貌甚奇古” 。如此造型的确立是吴彬个人趣味所至还是另有其它缘由?从《画愣严二十五圆通册》后陈继儒的题跋中似乎可以得到解释:“吴兴潘朗士亲为经营指授,故胡貌梵相,意态毫发皆向笔端出现 。” 吴彬对于罗汉的图像诠释应该上溯至五代贯休以来的特殊造型,即“胡貌梵相” 。他因受潘朗士的指授,使笔下人物形象神貌毕现 。可以断定,罗汉造型的选定并非单纯意义上对“奇趣”的追求,更不是受西洋绘画的影响,而是吴彬对于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进而诠释教义的主动选择 。
“应真”即“罗汉”,此题材在吴彬的一生中画过许多,《秘殿珠林》著录五件 。纵观传世吴彬罗汉作品,此卷《十八应真图》在构思上最为“奇绝”!此卷置景灵异古奥,充满奇幻色彩 。罗汉或坐于石床、或立于水上,或驾乘于怪兽,或相互清谈,吴百思特网彬着力于叙事情节的表现,并使每一位罗汉都各具特色 。卷首为一似龙非龙的苍麟怪兽躬身作揖,作闻法状 。其后为长眉罗汉于石穴之内结跏趺坐,面容安详 。托钵罗汉则绘于树间,群鹊围绕来食香积饭 。此后所画的罗汉皆具鲜明个性,御鹤翩然而至者、手持念珠静默者、栖岩话禅机者,驾兽而行者 。如布袋罗汉的表现颇为生动,面部表情诙谐,双臂下垂,衣裾飘动,袒胸露脐,身边有一伺童跟随,肩挑禅杖和口袋跟随其后 。纵观人物在造型上的处理,吴彬将线条的运用置于首位,与其它人物画的线条有着较大的不同 。除流畅连绵以外,对衣褶的处理更像是借鉴了石刻造像在线条上的表现,多有转折,有个别之处较繁琐,使之在视觉上疏密有致 。值得关注的是,此卷中吴彬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关的联系,极大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山石的皴法古拙,树木盘根错节,点线交错加以晕染 。十八应真的图像自唐宋以来已经本土化,此卷中吴彬对应真的表现即有这方面的特点 。有所不同的是,吴彬笔下兼具文人趣味和奇幻的色彩 。卷末吴彬的题款“乙卯春日写于绣佛居”,“乙卯”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 。关于吴彬的生卒,目前学界尚有不同的推断 。高居翰认为其活动的时间大约在1583-1626年之间,《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则推断在1590-1643年间,此外还有其它的推测 。目前已知的吴彬人物画作最早的是《十六应真图》,作于1591年 。与此卷在风格上十分接近的《画愣严二十五圆通册》虽无年款,但台北故宫博物院陈韵如考证创作年代大约在1617-1620年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