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知!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 。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 。生命意志的特性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 。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 。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消除 。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 。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纠缠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 。可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痛苦的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只是暂时的 。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冲动,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 。
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 。人们消除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之外,对痛苦本身毫无影响 。即使在消除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至 。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 。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就是不停地追逐新的欲求,而这种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但从生到死,每个个体的人都在忙碌的为此奔波着 。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
如果按照叔本华的思想看,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 。那么,我想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在于什么?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对欲求的痛苦,那么人还是人类吗?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如果为了摆脱痛苦而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作为人类作为动物,本性的生存欲望要被摒弃,那么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还能长期存在下去吗?
我想,既然自然赋予我们动物的天性,又使我们作为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那么我们就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给我们的本性!为了欲求而痛苦,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人的必然经历 。试想,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痛苦,那么人生就会平平淡淡的过去,没有喜怒哀乐,会使人生变得无聊,而这种无聊所带来的痛苦远比欲求带来的深!因此,接受这种欲求带来的痛苦,用乐观的心去对待这种痛苦,那么也就没什么可失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