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八 )


我认为,幸福感并非像叔本华在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无力!虽然痛苦一生无法解脱,但是,在人的欲求满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之后,才是空虚和无聊 。与其说人是追求着物欲,倒不如说是追求着对幸福感的渴望 。即使强烈程度比欲求得到满足时的幸福弱得多,渴望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人的欲求又是痛苦的,是伴随人的一生的 。所以说,人生奋斗的过程是有苦有乐的,不能只看到、放大人生的痛苦,更应该看到人生的幸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哲学家叔本华最著名的代表作,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且叔本华一生的道路坎坷,哲学界对他和他的著作的封杀丝毫没有动摇他追求真理的心 。虽然我不能全部接受他的思想,但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灵魂深处的强大力量,为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对哲学不懈努力感到敬佩!叔本华之后,佛洛依德和尼采等很多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他的理论,使得叔本华的思想得到发现,得到认可,得到传播 。正如这位倔强的哲学家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做出的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
致敬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难懂!有一个有去的故事足以证明:在叔本华当柏林大学教授的时候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结果,每次黑格尔的课堂都座无虚席,而叔本华仅有两三个学生!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 。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世界 。
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知!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 。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 。生命意志的特性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 。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 。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消除 。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 。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纠缠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 。可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痛苦的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只是暂时的 。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冲动,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