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冈因诗文而名的景及另其出名的诗文( 二 )


在此俯瞰山麓,古寺藏幽,曲径重门,花荫竹影,相互掩映 。
千余年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各种题咏甚多,自唐宋以来,五祖寺一直是游览参禅胜地,从唐玄宗、李白、杜牧、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 。
党和国 。
家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五祖寺,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 。
在黄冈因诗文而名的景及另其出名的诗文

按诗写文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
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
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
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
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 。
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
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
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
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 。
高宗崩,杨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
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
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 。
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 。
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 。
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
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 。
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
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
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 。
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 。
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
所著《诚斋集》133卷(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 。
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 。
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 。
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 。
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