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闲情雅致诗句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
2、《瑶瑟怨》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译文: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
3、《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
译文:
芙蓉花和金黄的菊花在争妍斗艳,日子已将近重阳的时候 。远处的村庄秋色如画,红红的树叶间杂着稀疏的黄叶 。
流水清浅,碧空万里,道路茫茫难有尽头 。我登上高处,极目远望,看见鸿雁飞来,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量 。
描写闲情雅致诗句

4、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
5、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

描写闲情雅致诗句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少年游乐,而今慵懒 。
春光不可无人管 。
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 。
衣冠慵整鬓慵梳,万事从来静有余 。
清风忽南来,吹堕几上书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描写闲情雅致诗句

古人写悲秋的诗词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
嗾:怂恿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