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国家信用评级排名_ 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9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为“A+”,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 。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人员注意到,标普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信贷增长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人员表示:

“仅仅根据单一因素就下调一个经济增长位列世界前列的国家评级,标普的做法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外国评级机构的评级具有象征意义,但对中国政府融资能力的实质影响不大 。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人员仔细研究标普报告,并在采访了业内专家后发现,该报告很多阐释并不客观,有些内容甚至自相矛盾 。
“不客观”、“有矛盾”和“太短视”是权威专家们对标普下调评级报告的普遍解读 。
不客观:信贷增长不等于金融风险
“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这是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所给出的最主要原因 。
标普不仅决策依据单一,而且还曲解了概念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人员直言,
“信贷增长与金融风险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债务违约了才可以说出现了风险 。而且是否会出现风险,不仅要看信贷规模,更要看信贷质量和结构 。”
在赵锡军看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导向下,“僵尸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受到控制,信贷流向了创新企业、实体经济等高效率部门 。
也就是说,即便是信贷规模增长了,那也是良性的增长,将促进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供给侧改革重要任务之一的去杠杆也在持续推进,企业杠杆率下降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
标普报告其实也称,中国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业杠杆水平的力度,有望稳定中期金融风险趋势 。
有矛盾:称赞中国优势却下调评级
如果考察一番标普报告对中国政府改革日程、增长前景、强劲外部指标的看法,再来看下调评级一事,标普的做法显得前后矛盾 。
标普报告表示,中国预算体制与金融行业改革取得进展,这些改革有望利好中国的长远经济发展 。
标普还提到,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将允许政策重要性较低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 。近期政府还将金融稳定列为政策重点,并采取措施控制公共部门债务 。
另外标普预计,到2017年年末,中国公共部门和金融部门所持金融资产超出外部债务总额的部分,将高于经常账户收入的90% 。
标普预计,2017年至2020年中国将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经常账户顺差对GDP的比率将保持在高于2%的水平 。
标普报告表示,
“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可信与有效的,持续的低通胀和对金融行业改革的追求就是证明 。”
贾康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采访人员表示:
“正面评价中国经济发展,但却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标普的评级标准就值得商榷了 。这种做法也容易给市场一个不准确的预期 。”
不过,尽管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标普也称,未来三至四年,中国将维持其强劲的经济表现并获得改善的财政表现 。
太短视:对未来发展缺乏预判
近年来,国际评级机构屡屡出错已经饱受质疑 。
贾康就对采访人员提到,亚洲金融危机时,穆迪曾在一天之内将韩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了11个档次 。事后表明,穆迪当时的评级是错误的,并没有预见到韩国未来经济走势,反映的情况也不够真实 。
与之类似,赵锡军也举例说,在美国次贷危机前,不少评级机构给予一些次级贷比较高的评级,完全没预计到其中的风险 。
据悉,信用评级通常采用“顺周期”法,即采取简单趋势外推的方法来作出判断 。
这是评级不够准确的主要原因,这种短视也忽视了经济周期变化、结构性变化等基本因素 。
【标普国家信用评级排名_ 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贾康告诉采访人员:
“评级预测应以‘前瞻性’引导市场行为,结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作出相关预测和判断,是十分关键的评级要领 。”
如果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标普的报告就更站不住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