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的诗词啊?( 二 )


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光初露,一直滴落到上灯时分 。
独守着一间小屋,辗转于潇潇雨声里,久久不能入睡 。
既然无法成眠,索性坐在窗前,又翻开那册薄薄的词集 。
伴着雨声,于一盏孤灯下,重新寻觅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丽,重新聆听那段哀婉缠绵的韵律 。
她本出自名门,却全然没有大家闺秀的娇嗔与造作 。
庭院深深,锁不住浓浓夏日风情,带一壶清酒,携两三游伴,把欢快的身影留在一叶扁舟之上,把无忌的笑靥溶于十里荷塘之中 。
游兴正浓,不觉已是溪亭日暮 。
满载着一船星光,荡舟踏上归途 。
却因醉眼蒙,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的浆声,惊起一滩鸥鹭 。
不为世俗所困,也并非桀骜乖张 。
游荡的秋千旁边,就浑然一幅纤纤淑女图 。
荡罢秋千,已是金钗不整,纱衣轻透 。
见有人来,慌忙避入家门 。
虽双颊含羞,却又按捺不住好奇心情 。
倚门回首,佯把青梅嗅 。
斗转星移,转眼已过豆蔻年华 。
在喧天的鼓乐声中,她红绸遮面,翩然走进花轿,走进赵家的大门 。
生活依然宁静,岁月于闲适之外,又多了一份温馨 。
虽新婚燕尔,却是离多聚少 。
日日只见归雁去,夜夜不见锦书来 。
走出寂寞深闺,独倚兰舟,只闻得落叶簌簌,流水淙淙 。
厮守着一片残梦,只盼得琴瑟和鸣、月满西楼 。
同是一种相思,却触动两处闲愁 。
窗前泪染芭蕉树,夜半空对烛花红 。
那一个情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 。
南下金兵的铁骑,踏碎了词人清静恬淡的生活 。
纵然江南春早,遍地拥红堆雪,也难以粉饰浮萍萧瑟、孤蓬凄凉 。
月影依旧,却不知故乡何处 。
唯有醉里梦里芳尘故道、俚语乡音 。
本不堪流离之苦,丈夫又猝然离去 。
于是,在参差的词句里,不仅融入了怀乡之恨,更流淌着丧夫之痛 。
相亲相恋,却不能相伴百年 。
已是夜阑更深,那丝丝缕缕的哀思,依然拂之不去 。
雕梁间余音犹在,却不见玉楼吹箫人 。
年年玉雪红梅相映,今日却是人间天上,终难相聚 。
伤心偏逢暮春时节,雁归也,却是旧时相识 。
落花尽付流水,永无归期,空有万千心事难寄 。
轻挑珠帘,只看到满地黄花堆积 。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尽是离人泪 。
昨日欢情笑意,全化作过眼云烟、临风飞絮 。
欲蘸离恨赋新词,未曾下笔,纸上已满是梨花雨 。
仅凭片言只语,如何载得动人生这许多愁绪;仅凭一瓯心空,如何盛得下世间这无边风雨 。
一生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在词里看到的,并非只有拂不去的伤感,也有超然物外的洒脱 。
虽然满怀幽怨,却没有些许消沉 。
消逝的,且让它随风远去,尽管前路荒芜,依然要留下奋争的足迹 。
纵观其一生,早年虽有过富足安逸,但晚景却满是凄风苦雨,既无易可言,又无安可述 。
她偏偏又以易安为号,若不是对前景的寄托,便是对坎坷命运的释然 。
纵然天涯海角相隔,只要还有一份思念,岁月就不会孤独;纵然萧萧两鬓生华,只要还有一支抒写性情的玉笔,人生就不会失色 。
黄花易逝,容颜易老 。
她迈着蹒跚的脚步,消失在茫茫人海深处 。
那依然美丽的背影,如天际的征鸿,已渐行渐远,只在长空留下一抹永不磨灭的印记 。
窗外的细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飘洒 。
合上词卷,屋内依旧萦绕着淡淡的词香 。
区区几十首清词,又如何诠释柔肠百转的一怀情愫;薄薄的一册词集,又怎能涵盖词人悲怆苍茫的一生 。
在文学的天空里,若没有李清照,宋词或许只会有慷慨豪放的壮美,不会有清新隽永的冷艳;在历史的长河中,若没有李清照,世人便会少一份心灵的慰藉,更少了一方宣泄烦情愁绪的茵茵绿地
缅怀革命先烈的资料和心得体会或诗歌 资料:(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