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句欣赏如何写?( 四 )


《秋浦歌》 李 白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 , 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 塑造了“自我”的形象 , 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  , 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 。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 飞流直下三千尺” , 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  , 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 , 大胆夸张 , 非李白莫敢 。
诗人说:“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显然 , 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 , 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 , 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 。这样写 , 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 , 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 。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 。但他似问非问 , 或明知故问  , 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 。“秋霜”固然指白发  , 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 , 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 。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 , 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
《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这是一首情意绵长的思乡曲 。这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所触动的思乡 。从第一句的询问口气中 , 对此不期然而听到的玉笛之声 , 有些出乎意料 。但它借着春天柔和的东风 , 吹奏着古老的《折杨柳》离别的曲调 , 破空而来 , 将绵长惆怅的乡思洒满了全城。在夜空中飘荡着 , 一时间浩渺无际 , 抓住了人们的心灵 。本来是平静的春夜 , 被一声玉笛吹得陷入了乡思的愁城 。究竟是玉笛之声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还是客居洛城的游子太多?应该说首先是诗人自己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是深沉的 , 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 , 便更是不可收拾 , 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 , 仿佛充塞於整个洛阳城 , 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
《早发白帝城》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首诗是诗人在东下江陵途中所作 , 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
首句是写诗人离开白帝城 。诗人在此改“发”为“辞” , 显得感情充盈 , 神采飞扬  , 亲切轻快。“彩云间”三字 , 既说明白帝城地势的高峻 , 又表现出了其间景色的绚丽多彩  , 同时  , 也显出诗人“辞”别的不是荆棘坎途 , 而是旷逸仙境 , 更增添了诗歌情调的欢悦感 。次句是写诗人东归江陵的情况。“千里”二字 , 写出了行程路途之遥; “一日还”三字 , 说明了还归的时间之短暂 。这里  , “千里”与“一日”的鲜明时空对照 , 形象地表现了飞舟疾下的迅速 , 显得凝炼干净 , 简捷有力 , 大有“归心似箭”之意 。第三句是从听觉感受方面补叙归途之上的所闻 。这里的“猿声啼不住 ” , 其实也是诗人心情欢愉的表现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和“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意 。第四句是从瞬时的`视觉感受补写归途之上的所见 。这里承接上句 , 只写“万重山”这一宏观客体 , 既能使人体会到江舟顺流疾行之迅捷 , 又能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明亮 。从这轻舟如飞的描写中 , 我们看到了诗人欢快轻松的心境和重又燃起的豪情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