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三 )


1、“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 , 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 ,  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 。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 。”
我是谁?这里我想起古希腊神庙 “我是谁” 的刻字 , 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 谕:认识你自己 。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 当一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 自我是谁时 , 才会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 。
其实 , 作为教师 , 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 。好的老师 , 正如作者所说 , 具有联合的能力 , 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 , 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底是的对话、实验室实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 。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 , 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在整个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 , 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 , 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 , 而应以主体为中心”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 , 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 , 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 , 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 。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 , 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 , 要么教师成为权威 , 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 。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 , 在课堂上 , 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 , 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 , 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 , 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 , 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 , 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里 , 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 。读到这里 , 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 , 只是 , 要实现它 , 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不过 , 我们已经上路了 , 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 , ‘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 , 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 , 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 。”对于后者 , 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 , 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 , 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 , 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 。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 , 却是别有一番洞天 。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