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郭儒的《相见欢》是一首什么诗?( 二 )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 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 ,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 语语呜咽 , 令人不堪卒读 。
春花浪漫 , 秋月高洁 , 本令人人欣喜 , 但对阶下之囚来说 , 却已了无意趣了 。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 , 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
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 正是求速死也 。
"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 , 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 , 也是人类之大悲哀 。
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
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 。
"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 , 也是将小楼、故国 , 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 , 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
换头承故国明月 , 点出物是人非之意 。
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 , 都是两两对照 , 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 , 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
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 , 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 , 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 , 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 , 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 , 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 , 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
以水喻愁 , 李煜之前已有许多 , 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 , 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 。
遂为名句 。
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 , 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 , 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 , 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 , 繁华消歇 , 不堪回首 , 悲哀也到了极点 。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 , 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 , 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
在欢乐的词里 , 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 , 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

15.求高人; 阅读《相见欢》李煜诗词,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300以...愁溢心中——读《相见欢》感读《相见欢》这首词正是正正是在中学时候 , 年纪小小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愁” , 只是简单地觉得这首词写得朗朗上口 , 很是让人记忆深刻 。
然而到今天 , 当我们都长大了 , 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首往事的时候再翻开这首词 , 才真正领悟到了它的“愁”与艺术之美 。
再与其他写愁情的诗词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作者写词功力之深 , 才情之大 。
在李煜《相见欢》的这首词中最突出的不外乎是一个“愁”字 。
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被千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用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哀愁”捉住了“愁”字这个难以忘却消去真正的特点并与熟语“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而李煜的“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煜说的“剪不断 , 理还乱”恰恰道出了愁的特点 , 让我们有身同感受之感 。
而他的前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对环境的描写 , 借景抒情 , 以景衬情 。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 , 如作于归宋以后 , 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 , 摄尽凄惋之神 。
“无言”者 , 并非无语可诉 , 而是无人共语 。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 , 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