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和刘兰芝|寻找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

焦仲卿和刘兰芝(寻找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焦仲卿和刘兰芝|寻找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



想都不敢想 , 现实生活的我们 , 居然以1700年前的《孔雀东南飞》诗名为导航 , 穿过黄梅戏小调般的路径 , 在皖山皖水之畔的怀宁县小市镇 , 转入时间深处 , 还就真见到了我们要寻找的 , 依《孔雀东南飞》汉代风俗与语气 , 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为线索而建的皖城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 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 , 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 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年间 , 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这对一个十七能会弹空篌 , 一个十八会吹竹笙 , 两人住皖河东西 , 自己为自己寻觅知音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 , 兰芝毅然请归 , 仲卿向母求情无效 , 夫妻只得话别 , 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 , 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 , 先是县令替子求婚 , 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 , 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 , 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 , 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 , 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 , 成千古绝唱 。
跨越1700多年的时空 , 看着景区门前 , 一对象征的孔雀 , 我愣了半天 , 人是从“情”字开始寻找 , 还是顺着原诗的韵脚 , 步入这文字的场景之中呢?看着从汉乐府诗篇的语气之中 , 生长出来的仿汉代建筑 , 眼含着童话般的爱的呓语方城 , 无法猜想这些情感的砖瓦 , 是怎么从情爱的原诗上 , 被远程搬运又巧妙地在时间下游被搭建起来 。
焦仲卿和刘兰芝|寻找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



还是自然如水般流入吧!入得方城 , 人在文字声韵里转换而来的小城里 , 有重新进入《孔雀东南飞》诗意建筑的空间之感 。景区内道路的中轴线成了故事叙述的主线 , 各个联通的小路、支路 , 便是诗歌的段落 , 建筑群一座座楼阁内装着故事的情节 , 花草树木以不同的色泽与物语为诗有情句逗 , 而那树上的鸟鸣 , 便是悠闲中阅读的声音 。穿着汉服的服务人员在大道上走 , 土地里的气息与暂住在生活中的我们相亲 , 走在诗化出的意象空间 , 自己有被化在乐府诗里的感觉 。鲜活的故事为细节 , 在建筑与生活的空间配之以人文的“烛照” , 用极富抒情的叙述建筑语汇 , 树木花草与侬言软语 , 引领着今天的我们 , 穿越般就进入到了 , 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社会空间之中 。
我一边抬脚 , 一边在心里念 , “孔雀东南飞 , 五里一徘徊------”抬脚落步都在诗韵之中 。穿越千年 , 梦回大汉 , 亭台楼榭渐次在诗意的段落里展现 。同学们敞开自我 , 不遮不掩地走着 , 真实、自然 , 本色与寻找便都在这走动之中 。
世外的微风隐隐飘来 , 看不见的暗物质 , 灵感地闪烁着意识 , 走在故事中的我们也渐渐在走动中愉悦起来 。诗句里的夕阳与现实的感怀 , 掩映并音韵着我们 。脚步一声声在本土上追溯 , 这种文化距离上的靠近、向往与怀恋 , 看上去 , 是一种寻根文化行动 , 其实 , 对于我们来说 , 也是在追溯学生时代那个读《孔雀东南飞》时期的自己 。
焦仲卿和刘兰芝|寻找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



如十八会吹竹笙的焦仲卿 , 18岁的我也学焦仲卿 , 站在楼台上 , 而不是如焦仲卿在皖河边隔水相望 , 吹着一竿竹笛 , 向我十七的初恋表达着心声 。面朝阳光 , 静待花开 。吹着竹笛想着诗里诗外 , 不知情为何物的我 , 私下以为焦刘太愚 , 为什么不反抗 , 学习前朝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 。同时也在想 , 当下生活里的初恋 , 是否能听到我传过来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