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赏析

古诗: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赏析:这首《七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悲愤的斥责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七步诗诗句解析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创作背景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
”(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释常谈》)刘协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
《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诗句 七步诗 古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扩展资料 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2.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
3.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步诗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的七步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