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3,哪些含有花字的古诗( 二 )


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
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 。
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
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

飞花令含村字的诗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 杜牧《清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 陆游《游山西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唐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唐 · 杜甫《石壕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唐 ·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宋 · 翁卷《乡村四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宋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岂无山歌与村笛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宋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 明 · 王守仁《元夕二首》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 唐 · 杜甫《绝句四首》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 魏晋 · 陶渊明《移居二首》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宋 ·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 宋 · 黄庭坚《牧童诗》
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
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
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
探寻酒令的由来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 。
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
“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 。
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