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希望以下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 。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
先以中国诗为例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