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怎么写?

一提到心理学,我的.第一反应是神秘难懂,然后是接着想到心理咨询师这种职业,甚至有会闪现“变态”这样贬义的词汇,总之就是觉得深奥但又很好奇 。读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后我发觉,原来心理学也可以这么幽默有趣且生活化,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和接受 。我想就其中的“恋爱心理学”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从我们出生就紧密相随直到我们逝世 。亲人的疼爱,友人的友爱,情人的相爱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感情 。而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不管正确或科学与否,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和追求的方式 。
爱情的成分有三种:激情、亲密和承诺 。事实证明,激情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减少,而亲密和承诺却恰好相反,它们随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高 。但在学生时期的校园恋情,我觉得会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
一、把友情误认为爱情 。有些同学不能真正区分爱情和与异性之间友情两种不同性质的情感,然后会相互揣度彼此的心思,平白增加彼此的烦恼 。
二、把爱情置于最高地位 。有些同学完全沉溺于恋爱的甜蜜,时刻都想和对方在一起,甚至点点滴滴都为对方着想导致忽略了学习,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在大学时期,学生还是得以学习为主 。如果彼此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奋斗,那么毕业后走到一起的机率就会更大,未来也会更有保障 。
三、跟风式的恋爱 。有些同学看到周围的人都恋爱了,然后认为自己也不能落后,所以就随便找个人满足自己寂寞的心理,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但这种恋情不会长久,因为没有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 。四、片面化的恋情 。有些人会因为对方出色的外貌或者优越的家庭条件而产生恋情 。这种恋情也会很短暂,因为他们看到更好的人后移情别恋的可能性极大 。相比较之下,我认为校园恋情都比较单纯,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珍惜 。
两个陌生人为什么会相爱?在心理学上把相爱的原因分为三种: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和有原因的爱 。在我看来,无条件的爱才是最高境界 。众所周知,建筑界才子梁思成和才女林徽因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传为佳话,让我印象深刻 。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淡淡回答:“这个答案很长,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 。”这简短的对话却感人至深,让人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和长情 。而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和英年早逝的诗人徐志摩为她写诗对她炽热的爱相比,我更欣赏哲学家金岳霖对她默默温存一生的爱 。他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写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表达了林徽因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最后金岳霖先生也终身未娶 。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 。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正因为金岳霖先生对林徽因这份一生无条件的爱让膝下无子无女的他在晚年得到了林徽因子女周全的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