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怎么写?

回顾成长的历程,曾多次被问及过这样的问题: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似曾记得,第一次面对如此问题时的迷茫与不屑一顾,因为那时感觉问及此问题的人亦或无所事事,亦或衣食无忧,而自己都不是 。后来,随着年龄、知识、见识地渐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慢慢有了雏形,渐渐地懂得了人活着就是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对于那时的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最好方式,似乎就是认真学习,考上大学 。因此,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就是在为了考上大学而活 。为此,即使是每天凌晨起床,凌晨睡觉;即使是一个月面对四次折磨人的考试;即使是牺牲着自己降的同时还要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这种活法真的很累很累,可我们也没有厌倦和选择逃避,仍不甘落后地勤奋努力、不懈奋斗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那时的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怎么写?】进入大学后,整天沉浸在大学生活的安逸、舒适中,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在不经意中渐渐地迷失、湮没,至于自己为什么活着,已毫不在乎也无暇顾及 。那时在自己脑海中,活着似乎就是为了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 。
可时光荏苒,安逸的生活就如同精心编制的美梦,当你还没有悠闲去欣赏梦里的风景时,就不得不被社会的现实所吵醒 。刚步入社会,就不得不去面对繁杂的工作、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接踵而至的当然是烦恼、痛苦和煎熬 。记得在云桂项目的那段时光,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压力如同天空密布的乌云,把自己压得都快透不过气来,最严重时甚至想到了辞职一走了之 。当然,那段困苦的时光总算是熬了过来,困难、压力、苦恼过后自然是成长与收获,可如今回首那些煎熬的时光,仍是百感交集也仍然有很多的困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当人面临如此困苦的境地时,还依然要去坚持呢,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苦难的吗?难道一定要在苦难中才能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吗?难道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吗?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生活总是那么的平淡却又那么的出乎意料,时常会在不经意中创造出一些令人雀跃的惊喜,即使你还不懂的“人为什么活着” 。而与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的不期而遇正好淋漓地诠释了生活中这种惊喜的存在 。
人为什么活着是近期公司领导推荐给公司员工的一本心灵读本,其作者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该书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精华的凝结,更是我们广大青年人砥砺自己的励志读本,书中阐述了ru tǐ与灵魂、意识与现实、宗教与科学、自由与犯罪、欲望与烦恼、逆境与考验等种种关系 。作者稻盛和夫认为人是有灵魂有前生和来生的,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借助一个ru tǐ来不断提升灵魂的品格与灵性,人的ru tǐ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代表着步入另一个提升过程的开始 。而意识在很多时候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书中也举了一个关于医生把面粉当作药丸给病人吃竟能治病的例子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能够证明人的意识有时候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已婚女性多年不孕,一直盼望有自己的孩子,结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妊娠反应,但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并未怀孕 。科学家解释这种现象成为心理性假性怀孕,这种假性怀孕反应与真正怀孕反应一模一样 。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事情我们想象成什么样就会按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积极地看待事情,事情就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消极的看待事情,事情就朝消极的方向发展 。对于宗教与科学,其实宗教是带有很多迷信的色彩的,按作者所说,宗教是在科学不够先进、人们为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下产生的 。所以宗教与科学是相互矛盾的,现代社会都提倡科学,但很多事情用科学的方法根本就没法解释 。比如百莫大三角之谜及时光隧道 。很多东西都不能用科学去解释,而在宗教书籍里却能得到相关的答案 。对于自由与犯罪,稻盛先生在书中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自由就是人们作恶的理由 。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太放纵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从型养成为所欲为的习惯,而不懂得克制自己某些不好的行为 。书中还讲述了现在的父母不让孩子从事任何劳动,而且很多国家还提倡父母不应该让未成年的孩子参加任何劳动,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所在,因为人只有劳动的压力下才学会如何克制自己 。确实如此,人的本性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如果从小不劳动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小孩从型养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父母的无限包容并不代表别人的无限包容 。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这种人往往采取最极端的方式,所以悲剧就发生了 。对于欲望与烦恼,其实自己在很久之前就在想欲望与烦恼的关系 。可能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出门倒舒适自在,但一出去,看到琳琅满目的东西,而自己又不能把它们全部买回来,导致为此不开心,所以很多时候烦恼都是由欲望产生的 。而对于逆境与考验,其实很少人会希望自己的生活会充满了惊涛骇浪般的传奇,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坦坦,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去面临不同的逆境 。有些人在逆境中跌倒再爬起,爬起再跌倒,然后再爬起,在这反反复复中经受准验并且成长,最后在逆境中存活;有些人遇到困难后一蹶不振,或许经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最后还是跌倒 。这两种情况就跟玩游戏一样,有些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断战胜路上的障碍,所以不断升级,但有些人早早地放弃,所以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