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里的全部古诗( 三 )


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我们或许会把一些简单优美的古文作为拓展阅读 。
”一位语文老师表示 。
但凡事涉孩子学习方面的变动,不管是英语是否参考还是这次的删去古诗,都会引起广泛讨论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古诗句句经典,耳熟能详,闻听这些孩子将在一年级课本上无缘相见,大人们难免为之叹惜 。
不过,有一种担忧却因此举而起,古诗的退场是否意味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漠视,如此将如何传承下去?不少网友认为,中华古诗词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孩子将好的诗词背诵下来,今后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
为学生“减负”,不应只是减课本厚度 。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
假如再过若干年,学校的学子们都对唐诗宋词一脸茫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很悲哀?但是,像古诗词这样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让初入小学的孩子背上几首,真的会有很大的功效吗?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至少我们在一件事上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古诗词中的佳作对孩子的文学熏陶作用不容忽视 。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想法,大人们若想实现这些想法,首先要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兴趣,而不能仅仅指望课堂上的讲授 。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精美,对这些流传千年的作品产生兴趣,即使将古诗词放置于课本中,也只会沦为填鸭式教学 。
反之,正如媒体报道中那位老师所言,通过将这些古诗词作为拓展阅读等其他方式,未尝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从课本上删去的不只是古诗词 。
据媒体报道,还删去了原先最后一章节的5篇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整本教材中的识字量从350个左右降低至296个,写字量也减少到118个,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也从词语表上被删去 。
这些无非都是“减负”之举,其实很难去衡量古诗词、识字、写字等孰轻孰重 。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偏偏去纠结于8篇古文的去留,反倒是要担心学校一边为学生“减负”,而家长一边在课后为学生压担子 。
其实,多学或少学几首古诗词,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减负”效果 。
当探讨千年古诗词传承或减负这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时,我们很可能会陷入反复争论却没有结果的境地,这只是因为争论的各方并没有将探讨置于同一个前提之下 。
假设大家在对待孩子们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少一些功利色彩,同时教学模式能更早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删除8首古诗词恐怕很难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 。
小学必背古诗词(不是课本上的,带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
意思: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意思:六月的西湖最美的时候,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非同一般的红来.《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意思: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