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院的感谢信|他给医院送去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给医院的感谢信(他给医院送去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给医院的感谢信|他给医院送去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邓先生给长沙市第三医院送去感谢信 。
红网时刻6月15日讯(通讯员 张亚斐)6月10日清晨,提前跟单位请好假的邓先生早早地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行政楼,他将一封汇聚了全家感激之情的、沉甸甸的感谢信,亲手送到医院党委书记周中苏的手中:“是你们肾病内科的团队,让我重病的母亲能有体面、有质量、有尊严地活到79岁高龄,这是我们全家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奢念!母亲如今逝去了,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感念于心!”
科学救治,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
邓先生的母亲刘娭毑是长沙市第三医院肾病内科的“老熟人” 。从2015年起,身患尿毒症的她长期在肾病内科接受血液透析的相关治疗 。除此之外,多年来严重的心衰反复发作、有过肠癌病史的她反复便血,老人被折磨得形销骨立 。
“我们每年收到母亲的病危通知都多达十余次 。”邓先生介绍,这些年,母亲的病情多次变化,每次都很凶险,肾病内科副主任谭轶湘带领团队多次及时救治、每次使其转危为安 。
2017年,刘娭毑再次出现严重的便血,每日便血,严重的时候一天可达20多次,最大量时一次可达到100ml 。谭轶湘考虑可能是肿瘤侵犯到肠道,导致这次出血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她想通过介入手术治疗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而刘娭毑身体太过虚弱,自己也拒绝介入检查,只能作罢 。
谭轶湘带领团队多次讨论,决定调整思路,改善老人血管条件和心衰,清除毒素和加强支持治疗 。医生团队密切观察刘娭毑的体征与消化道出血量,时刻关注她的感受,为她做心理疏导,安抚她的焦虑 。在肾病内科团队的努力下,老人近一个月的便血情况终于得到控制 。
每次便血,都会让刘娭毑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至50g/ L左右(正常女性的血红蛋白在120g/L左右) 。贫血还会引发老人严重的心绞痛,频率高、时间长,疼痛程度加重,让老人非常痛苦,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 。
医生和家人都建议她进行输血治疗,然而一开始刘娭毑并不同意:“我只要一输血就很难受哇,心里好慌,整个人都很不舒服,让我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
无论儿女怎么劝说,她都不为所动 。谭轶湘拉着刘娭毑的手对她说:“娭毑,您放心,您输血时我就在这守着,哪里不舒服我就立刻给您处理!”几次下来,终于打消了老人对于输血治疗的紧张和顾虑 。
“为了让母亲平静地渡过输血期,正常情况下两个小时可以输完的血,我母亲常常要输四个小时,谭主任和主管医生们就会陪着她,关注她的感受,真的是尽心尽力!”邓先生回忆说 。
无微不至,医护人员随喊随到
由于做透析的需要,刘娭毑的左手做了动静脉内瘘无法输液,每次病情变化需要做注射治疗时,静脉穿刺只能集中在右手 。
年龄大、病症长,再加上血管条件非常差,每一次穿刺对于护士来说都是高难度挑战 。护士们都会小心再小心、精益求精地帮她完成每次穿刺;最近一年以来,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随时出现病情变化 。
“我不记得已经有多少次半夜接到母亲的病危通知,更不用说百思特网医护人员多少次因为我母亲半夜被召回医院 。”邓先生说,抢救、床旁血液透析,多年来肾病内科团队随喊随到,毫无怨言 。
邓先生介绍,刘娭毑退休前是一位教师,为人师表的她对生活品质非常讲究 。重病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今年以来严重的白内障更让她目不能视,老人因此郁郁寡欢,但医护人员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重获笑容 。
“无论谁当班,医生护士们每天都会拉着她的手,跟她拉家常给她讲笑话;跟母亲相处了好几年、今年因工作需要调离肾病内科的护士还会时常带上一枝母亲喜爱的鲜花探望她;母亲因为心绞痛无法安睡,护士空闲时就来帮她揉胸口,让她能平静入睡……虽然母亲眼睛看不清人了,但是她熟悉这里每一个人,光听声音就知道谁来看她了 。”邓先生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医护人员们无微不至的贴心关怀与照料,让母亲始终有体面、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百思特网 。
6月6日早晨,79岁的刘娭毑安详地去世 。老人百思特网走后的第四天,办理完丧事的邓先生拿起笔,记下一个又一个照料救治过母亲的医护人员的姓名,将多年来心里的感激汇聚成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件 。“这是母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全家的心愿!”邓先生握着周中苏的手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