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佳节诗词。( 四 )


——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京都元夕》
元宵对联大全 元宵节对联十副,请参考!一、上联:元夕万家宴;下联:宵月千里明 。
二、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
三、上联:玉烛长调千门乐;下联:花灯遍照万户明 。
四、上联:银灯大放春来日;下联:金吾不禁夜行天 。
五、上联:九华灯炬云中挂;下联:五彩鳌山海上移 。
六、上联:天上冰轮满;下联:人间彩灯明 。
七、上联:放手擎明月;下联:开心乐元宵 。
八、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下联:千门灯火夜如年 。
谁知道关于元宵节的灯谜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 。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
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 。
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 。
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 。
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 。
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 。
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 。
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 。
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 。
"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 。
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
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 。
所以就叫"灯谜" 。
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 。
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 。
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 。
"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 。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 。
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 。
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快! 1、春节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总把)2、中秋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3、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4、清明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